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丹书铁契

丹书铁契

皇帝赐给功臣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一种凭证。又名丹书铁券、金书铁券、金券、银券、世券等。省称铁券。始于汉高祖,后代沿之。原以丹书于铁板,故名。汉朝仅为颁发给臣下的一种封侯及荣誉凭证。南北朝以后,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。西魏还密赐与欲归附者,作为归附后享有特权的保证,并听世相传袭。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规定。形制历代不一,后世基本上仿唐制。金朝铁券状如卷瓦,刻字画栏,以金填之,半予功臣,半留内府,以御宝为合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封功臣,因唐制有所损益,形亦如瓦,分七等。公二等,一高尺,广一尺六寸五分; 一高九寸五分,广一尺六寸。侯三等,一高九寸,广一尺五寸五分; 一高八寸五分,广一尺五寸; 一高八寸,广一尺四寸五分。伯二等,一高七寸五分,广一尺三寸五分; 一高六寸五分,广一尺二寸五分。外刻所赐功臣履历、恩数,中镌免罪、减禄之数。封号分四等,佐太祖定天下者,曰开国辅运推诚; 从成祖起兵,曰奉天靖难推诚; 余则为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。武臣曰宣力武臣,文臣曰守正文臣。字嵌以金。凡九十七副、各分左右,左颁功臣,右藏内府,有事则合之,以取信。洪武三年,赐铁券者公六人,侯二十八人; 二十五年改制铁券,又赐公及故公共八家。永乐初,靖难功臣亦有赐者。


帝王给予臣民特殊待遇的一种凭证,可世代相传,永享此种特权。因用丹书写在铁券上,故称丹书铁契,也称丹书铁券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又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事考课

    元世祖时以五事考课官吏,即户口增,田野辟、诉讼简、盗贼息、赋役平。凡五事全备者为上选,内三事成者为中选,五事俱不举者黜。

  • 地方行政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民政部民治司所属四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地方官制变更,考核地方官吏,管理各省官立行政局所之废置、分合,各省官员选举任用之注册存案,地方衙门官员裁汰革除等事。置员外郎一人,总

  • 大程官

    流外官名。宋初置于三省与枢密院,掌承发诸房文字。金代在尚书省左右司亦有设置。

  • 都典簿

    官名。清末大理院典簿厅之长官。详“大理院典簿厅都典簿”。官名。清末置,为大理院典簿厅的主官,见“大理院典簿厅”。

  • 乙室巳国舅大翁帐敞稳

    即“乙室巳国舅大翁帐常衮”。

  • 尚乘寺

    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四年罢卫尉院,始设尚乘寺,大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升为院,秩从二品,至大四年(公元1311年)复为寺,秩正三品,延祐七年(公元1320年)降为从三品。掌上御鞍辔舆辇,阿塔思群牧骟

  • 副总领

    见“苑副”。

  • 籍田署令

    官名。元朝籍田署正官,从六品,置一员。下设署丞一员,从七品,司吏一人。

  • 谏官

    谏诤之官的统称。历代之设,名目不一。汉朝有谏议大夫。唐朝、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以后,为左右散骑常侍、左右谏议大夫、左右补阙 (司谏) 、左右拾遗(正言)统称。明朝沿用之。掌谏诤的官员称谏官

  • 漕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、元掌河仓漕运之官。金设提举、同提举领司事,秩正五品、正六品。下设勾当官掌催督起运纲船。吏员有司吏、孔目官、公使、押纲官等。凡河漕所经之地,州府官衔内皆带提控漕河事,县官带管勾漕河事。漕运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