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乡老

乡老

①《周礼》官名。二乡设一人,监督乡大夫行政,为顾问,无常职。又作三公之别称。《周礼·地官·序官》: “乡老,二乡则公一人。”郑玄注: “老,尊称也。王置六乡,则公有三人也。三公者,内与王论道,中参六官之事,外与六乡之教。其要为民,是以属之乡焉。”②后世对汉朝“三老”之称呼。汉制,每乡置三老一人,掌教化。故后世以乡老称之,亦称“乡耆”。《金史·良弼传》: “可依汉制置乡老。”③清朝州县地方乡里之职役。


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与乡大夫以礼礼宾,献贤能之书于王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徒序官》:“乡老二乡则公一人。”注:“老,尊称也。王置六乡,则公有三人也;三公者,内与王论道,中参六官之事,外与六礼之教,其要为民,是以属之乡焉。”孙诒让《正义》:“乡老无专职,惟及乡大夫帅其吏而礼宾贤能,以献其书于王,退而行以乡射之礼,五物询众庶而已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乡大夫》:“三年则大比,考其德行道艺,而兴贤者能者。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,与其众寡,以礼礼宾之。厥明,乡老及乡大夫群吏,献贤能之书于王。”

乡三老的简称。汉代乡置三老,后世简称三老。掌教化。参看“三老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理事官

    官名。清入关前置。太宗崇德三年(1638),于六部、理藩院等机构设,员额不等。顺治元年(1644)改为郎中。唯宗人府于雍正二年(1724)复改郎中置。参见“宗人府理事官”。官名。清朝宗人府设此官,掌宗

  • 上林苑监副

    官名。明置,为上林苑监的副主官。见“上林苑监”。

  • 十二小将

    官名合称。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 (412)七月,“置四厢大将,又放十二时,置十二小将”。(《魏书·太宗纪》)职掌不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改定官制后未见。

  • 十二卫将军

    官名合称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始置,每卫各二人,从三品,为大将军副贰。唐朝沿置。宋朝为从四品,无定员,以宗室或武臣为之,皆空官无职掌; 南宋初多不除授,孝宗隆兴 (1163—1164) 中复置,

  • 户部郎官

    官名。南宋高宗绍兴(1131—1162)中,别置户部左、右曹主管官,总称户部郎官。

  • 太弟太师

    官名。十六国汉设,职掌辅佐储君太弟刘乂,卢志曾任此职。职掌同太子太师。参见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。

  • 河渠令

    官名。唐朝都水监河渠署置为长官,一员,正八品下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参见“河渠署”。

  • 御婉

    妃嫔名号。北周置,是后宫中地位最低的,地位相当于六府官的士。但是否依上、中、下士那样分三个等级,不详。内命妇名。北周设置,为皇帝之妾,位视士。《隋书·礼仪志》说:“御婉自素衣而下三。”士分上士、中士、

  • 中央政治委员会交通委员会

    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
  • 县教育局

    县政府的辅佐机关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始置,以局长为主官。掌理学校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公共体育场、公园及其他文化事业等事项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改设教育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