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五官

五官

①五种官名合称。先秦典籍所载说法不一。或说为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。亦指五行之官和五方之官。②女官名。西汉宫中女官有五官,秩视三百石。③司历之官。唐朝司天台 (太史局) 以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、中官等分掌天文、历法、气象,并称五官。乾元以后,其司天台官员率加五官之号,又有五官正、五官司历、五官保章正、五官挈壶正、五官监候、五官灵台郎等名。①五官中郎将、五官掾等省称,详见各条。


1、五行之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故有五行之官,是谓五官……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玄冥,土正曰后土。”

2、五种官的概称。商朝指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典司五众。”注:“此殷时制也。”周指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宗伯》:“辨其名物,而颁之于五官,使共奉之。”注:“司徒主牛,宗伯主鸡,司马主马及羊,司寇主犬,司空主豕。”疏:“六卿应言六官,而云五者,以其天官(冢宰)贰王治事,尊而不使奉牲,故五官也。”

3、泛指百官。汉代史游《急就篇》:“诸物尽讫五官出。”

4、汉代有五官郎(五官中郎、五官侍郎、五官郎中)、五官中郎将。郡国还有五官掾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二》:“五官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五官郎。五官中郎,比六百石。五官侍郎,比四百石。五官郎中,比三百石,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,宿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。”又《后汉书·百官五》:“有五官掾,署功曹及诸曹事。”

5、汉代女官名。《汉书·外戚传序》:“五官视三百石。”注:“五官,所掌亦象外之五官也。”汉代女官分十四等,五官为第十二等。

6、唐代司天台有五官保章正、五官监候、五官司历,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准;五官灵台郎,掌候天文之变;五官挈壶正,五官司辰,掌知漏刻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司天台》。其后历代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侯典袍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侯的属官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军帅。参见“典袍”。

  • 同知詹事院事

    官名。明初置为太子官属,以勋旧大臣领职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詹事院,遂罢。

  • 门下主书舍人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属门下省。掌起草诏令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 定为六品上,位高于中书舍人。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。

  • 调职

    官吏降罚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规定, 司法官惩戒的第五种为调职。即调任同等或同等以下的司法职(或其他职),并得同时减俸;非经两年,不得进叙。

  • 拘收司

    即“三司拘收司”。

  • 三九

    三公九卿统称。 《后汉书·郎��传》: “三九之位,未见其人。”李贤注: “三公九卿也”。指三公九卿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陛下践祚以来,勤心庶政,而三九之位,未见其人。”

  • 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

    官名。明朝直武英殿西房负责缮写工作者,初为内官职,继以中书舍人分直,后乃专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充任,仍从七品,无定员,专掌奉旨篆写册宝、图书、册页,称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,简称武英殿舍人。官名。明置,

  • 右刺奸

    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察举非法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  • 典令

    官名。战国楚置。掌王命政令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 “今王之国有柱国、令尹、司马、典令,其任官置吏,必曰廉洁胜任。”鲍彪注: “皆楚官。”官名。战国时楚国设置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史疾谓楚王曰:‘今王

  • 盐池总监

    ① 官署名。隋朝置,主盐务,有总监、总副监、丞等员。管东、西、南、北面等四监。②官名。隋朝盐池总监长官,视从六品,管东、西、南、北面等四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