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京兆尹

京兆尹

官名。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之一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改右内史置,职掌如郡太守。其地属京畿,为“三辅“之一,故不称郡。因治京师,又得参与朝政,故又有中央官性质。秩中二千石 (一说秩二千石),地位高于郡守,位列九卿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,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所典京师多勋臣贵戚,号为难治,历任此职者久者不过二三年,近者数月一岁,辄以罪过罢。东汉迁都洛阳,以三辅陵庙所在,故不改其号,唯改其秩为二千石。十六国之前秦、后秦、北朝西魏亦于京师长安置之。北周初改为京兆郡守,明帝二年(558) 复改京兆尹。唐朝开元元年 (713)始改雍州为京兆府,雍州长史为京兆尹,为首都行政长官,秩从三品。又有少尹二人,助理府事。唐以后亦作京城地方行政长官惯称。


官名,西汉置,,俸中二千石,掌治京师,特奉朝请。周称内史,秦、汉因之,武帝建元六年分置左右内史,太初元年又改右内史名京兆尹,有两丞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,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京兆府在长安城内尚冠前街路东故中尉府。中兴后都洛阳,改河南郡为尹,因三辅陵庙所在,不改其号,只减其俸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三辅黄图》。其后,十六国前秦后秦置,北朝西魏、北周置;隋沿置。唐开元元年改雍州长史为京兆尹,为首都行政长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格式郎中

    官名。唐朝吏部格式司长官,掌选人选格、历状及其式样。参见“格式司”。

  • 资善

    官名。明建文(1399—1402)中,增置资德院为太子官属,于资德院下置,二人。成祖即位罢。

  • 儒学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掌地方儒学。秩从五品。设于各行省所在地,统诸路、府、州、县学校、祭祀、教养钱粮等事,并考校呈进著述。设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官署名。《元史·百官七·儒学提举司》:“儒学提举司,秩从五品。

  • 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元朝官署名。掌漠北军民政务,治司和林(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)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改为和林等处行中书省。

  • 大司农中丞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置,大司农属官,以桑弘羊为之。职掌财用度支、均输漕运诸事。东汉省。官名,汉置,属大司农,为大司农的副长官,佐大司农长官掌钱谷金帛等。《汉书·肖望之传》:“是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,

  • 上都修内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五品,隶上都留守司,掌上都内府修缮,设于元世祖至元八年(1271)。置大使一员,副使三员。

  • 左千牛卫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左奉宸卫而置,二员,正四品下,掌供奉侍卫,佐上将军职; 有口敕,声不下闻者,则宣告。宋朝置为环卫官,无定员,无职掌,多以宗室为之,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。南宋多

  • 南园丞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隶少府属官钩盾令,员一人,秩二百石。南园,地名,在雒水南。官名,东汉置,属钩盾令,俸二百石,掌南园离宫。南园在雒水南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。

  • 掌冶方丞

    官名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)置,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名掌冶丞。

  • 京部丞

    官名,王莽时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,人主一州,掌劝课农桑。京部丞为十三丞之一。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是时王莽秉政,置大司农六部丞,劝课农桑,迁茂为京部丞。”注:“王莽摄政,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,人部一州,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