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佐著作郎

佐著作郎

官名。三国魏明帝太和 (227—233) 中置,隶中书省,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。“佐郎职知博采,正郎资以草传。” (《史通·史官建置》)初置一人,后增为三人,七品。西晋惠帝元康二年(292),改隶秘书省,员八人。除修史外,亦整理秘书所藏典籍。东晋哀帝兴宁元年 (363)减为四人,孝武帝宁康元年 (373)复置八人。由秘书监选任,无秘书监时,由吏部选用。到任后,须撰写名臣传一篇。因系职闲廪重的清官,故多为贵势所争,很少凭才学选人。南朝宋改称“著作佐郎”。


官名。也写作著作佐郎,三国魏置,属中书省,掌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和起居注。初置一人,后增为三人,七品。西晋改属秘书省,员八人,兼掌整理秘书所藏典籍。东晋減为四人,后又增为八人。南朝宋改称著作佐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品堂官

    七品堂官是县令和知县的别称。唐朝规定,上县县令从六品上,中县县令正七品上,中下县县令从七品上。下县县令从七品下。县令掌导风化、察冤滞、听狱讼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志四下》。明沿其制。明朝初年,县分为三等

  • 公府士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晋安平献王孚为太宰时置,有属一人。东晋初,晋元帝镇东丞相府始置士曹参军,北魏北齐三师、二大、三公府各置士曹行参军,职掌阙载。《唐六典》说:“士曹掌公廨舍宇缮造工徒之事。”所述为唐代制度

  • 都府

    指节度使。唐朝的节度使,既掌管军队,又管田税民俗,总之是无所不管,故称都府。宋代洪迈《容斋三笔·唐观察使》:“唐节度使,兵甲财赋民俗之事,无所不领,谓之都府。”

  • 宴乐案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大晟府所属机构。参见“大晟府”。

  • 海军部司法局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军法司”。

  • 会同四译馆稽查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会同四译馆之最高长官。乾隆 (1736—1795) 时设,满洲大臣二人,於六部及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部衙衙门内奏请钦派。统摄馆事。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裁。

  • 将上军

    春秋晋等国所置上军首长。其副称佐上军。晋军制有上、中、下三军,设职约同。参见“三军”。

  • 集贤院(殿)学士

    官名。唐开元十三年(公元725年)置集贤殿学士,以五品以上官为之,掌刊辑经籍。宋沿置,绍圣二年(公元1095年)改称集贤殿修撰,政和六年(公元1116年)改称右文殿修撰,地位次于集英殿修撰,为高等贴职

  • 内府

    ①官署名。唐朝属五府 (即亲府、勋一府、勋二府、翊一府、翊二府) 及东宫三府 (即亲卫府、勋卫府、翊卫府) 所辖之折冲府。选五品以上官吏子弟,以宿卫宫廷。②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属官,为内库长官。上士爵。

  • 党长

    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。孝文帝太和十年(486)“二月甲戌,初立党、里、邻三长,定民户籍。”(《魏书·高祖纪下》)五家立一邻长,五邻立一里长,五里立一党长。负责核对户籍,征发赋役。最初可复三夫兵役,后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