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牧令
官名。西晋置,隶太仆,掌畜牧事务,又别置羊牧丞。北魏亦置。《魏书·宇文福传》: “未几,转骁骑将军,仍领太仆典牧令。”隋朝置为太仆寺典牧署长官,二员,从八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增为从六品。唐朝太仆寺典牧署沿置,二员,正八品上,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初升从七品下,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等畜产品之事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太仆的属官,秩六百石,第七品,主管牧马。有丞一人,秩二百石,第九品。晋代沿置,增设羊牧丞。
官名。西晋置,隶太仆,掌畜牧事务,又别置羊牧丞。北魏亦置。《魏书·宇文福传》: “未几,转骁骑将军,仍领太仆典牧令。”隋朝置为太仆寺典牧署长官,二员,从八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增为从六品。唐朝太仆寺典牧署沿置,二员,正八品上,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初升从七品下,掌诸牧杂畜给纳及酥酪脯腊等畜产品之事。北宋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太仆的属官,秩六百石,第七品,主管牧马。有丞一人,秩二百石,第九品。晋代沿置,增设羊牧丞。
官名。南齐置。属门下省。职掌不详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三》。
官署名。隋唐五代尚书省礼部四司之头司。掌礼乐、学校、仪式、制度、衣冠、符印、表疏、册命、祥瑞、铺设及丧葬赙赠之事。隋初设侍郎一人领司事,高祖开皇六年 (586) 另设员外郎一人司籍帐。炀帝大业三年 (
官名。见“礼部仪部”条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县师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方置一人,掌本方事务,下设小县伯下大夫、小县伯上士、小县伯中士以佐其职,领县大夫下大夫等官属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,
即项羽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,王九郡,都彭城。”
官名。党项置。本唐、五代、宋时领州内蕃部事宜的党项首领,李继迁曾任此职,较低者似为管内押蕃落使,或押蕃落使。李德明在位时亦设,为定难军府属官,主管党项部落事宜。
官名。北宋仁宗景祐元年(1034)置,员四人,掌为皇帝讲说经史。其后,凡官卑资浅者入侍讲筵,例除此职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七品。南宋因之。官名。宋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始设此官。给皇帝
专差御史名。明宣德二年(公元1427年)置,其职任主要是清点军队人数,防止军官谎报空缺。御史执行清军任务,须偕同兵部官员和兵科给事中共同办理。
渤海国十卫之一,相当唐朝十六卫,置大将军一人、将军一人。
官名。清朝户部三库总管。雍正元年(1723)设,满、汉各二人,由王公大臣中简派,三年一更代。掌管三库之行政、慎守藏、严出纳,月报岁汇,依期奏销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