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朝

内朝

①周朝时天子、诸侯有三朝,外朝一,内朝二。设于路门以外的内朝亦称治朝、正朝,是正式处理政务的场所,设于路门以内的亦称燕朝,是休息及与宗人商议私事的地方。一说设于路门之外的为中朝,路门之内的为内朝。见《周礼·夏官·司士》,《尚书·召诰》孔颖达疏引郑玄说。②指宫廷政治机构,即“中朝”。③指宫庭以内。《后汉书·和熹邓皇后传》载刘毅上书称颂邓太后:“正位内朝,流化四海。”④北魏以内官、内行官、中散官以及门下省诸官等皇帝的侍臣组成内朝,除宣传诏命,侍奉皇帝及监察诸曹官署和地方州镇外,亦享有与外朝公卿相同的参议军国大事的权利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后罢。见《魏书·崔浩传》。


朝,天子与群臣议政之处。内朝也称中朝,与外朝相对而言。从汉朝始,历代帝王多以亲信官员或宦者在宫禁之内商议政务,代替以宰相为首的外朝议政,故称内朝。也有用它代称宫廷之内的。《后汉书·邓皇后纪》:“正位内朝,流化四海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部左右侍郎

    官名。为学部的副长官,左右各一人。见“学部”。

  • 太子左司御率府

    官署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太子左宗卫率府置,率一员、副率二员,掌东宫兵仗、仪卫之政令,置长史及录事、仓、兵、胄曹参军事,又有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; 并领外府三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又改为

  • 伊阳监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将作监伊阳监属官,置一员,正八品上。

  • 典寺丞

    官名。北魏、北齐置,为典寺令副贰。

  • 北单于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:“(成都王司马颖)拜(刘)渊北单于,参丞相军事。”汉时匈奴的国君称单于。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四年,匈奴南面八部大人共立比为呼韩邪单于,内附于汉朝,于是匈奴遂分为南

  • 巴图鲁

    满语的蒙语借词,意为“勇敢”、“勇士”。清朝立有战功的武职官员往往赐此称为“勇号”。赐号有两类,一类仅称巴图鲁,另一类于巴图鲁之上再冠以他字美称。清初,赐此称者俱系满、蒙官员,故上冠清字,称“清字勇号

  • 纪候郎

    官名。朱元璋吴元年(元至至二十七年,1367)于太史院置,正七品,具体职掌不详。洪武元年(1368)罢。

  • 右?

    官名。战国齐置。 主管陶质量器制作。 《簠斋藏陶》卷一一页一八: “囗右��, 坸亳釜。 ”

  • 挞马

    官名。契丹置。北面官。《辽史·国语解》:“挞马,扈从之官。”后为皇帝近侍。官名。(1)辽置,《辽史·国语解》:“挞马, 扈从之官。”契丹部落联盟的后期,在耶律释鲁任于越时曾以其侄儿耶律阿保机任此职,称

  • 南市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与北市令分掌市肆税收。隶太府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