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副将

副将

〔一〕官名。①宋朝军事编制将的统兵官,神宗时,一部分禁军实行将兵法,一般每将设正将、副将各一员。南宋时,将为各屯驻大军第二级军事编制单位,隶属于军,统兵官中亦设有副将。参见“”。②金朝诸边将之一。位正将之下,部将之上。正八品。掌轮番巡守边境。③清朝绿营军官。武职,从二品。隶于提督、总兵之下,可充协的领兵官,统理一协军务。又称“协镇”,别称“协台”。下辖参将、游击等。另有充督标中军官者,协总督综理军务。又,漕运总督下亦设副将,掌理催护粮船等事。〔二〕清入关前世职名。后金天命五年(明万历四十八年,1620)三月,清太祖努尔哈赤改设八旗官,总兵、副将、参将、游击,各分三等,俱为世职。天聪八年(1634),改一等、二等、三等副将为一等、二等、三等梅勒章京。顺治四年(1647)改称阿思哈尼哈番,乾隆元年(1736)再改为男爵,为异姓封爵公、侯、伯、子之下的爵位。


官名。南宋武官有副将,位在统制、统领正将下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诸军都统制》:“渡江后,大军又有统制、同统制、副统制、统领、同统领、副统领,其下有正将、准备将。”注:“《通考五九·职官考》正将下有副将二字。”清代武职也有副将,从二品。有的属于总督(掌治军民,综制文武,察举官吏等),为其总理营务;有的属于提督军务总兵,统理一协(军事编制,相当于旅)军务,也称为协镇(相当旅长);有的属于漕运总督,掌理催护粮船等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总督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提督等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粜盐院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太宗至道元年 (995)置,掌出卖颗盐及煎制皇帝膳食所用盐花。初以都盐院官兼领,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(1014) 专以使臣二人勾当。

  • 豕宰

    战国时燕国养猪之官。《符子》载:“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,……王乃命豕宰养之,十五年,大如沙獖,足如不胜其体。”

  • 都大提举(点)坑冶司

    官署名。宋设此署,掌管收山泽所产冶矿铸钱等。后又加“都大”二字。参看《宋史·职官七·提举坑冶司》和“提举坑冶司”条。

  • 哈资(子)伯克

    官名。哈资伯克,也写作哈子伯克,为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,掌管平决诤议。设在喀什噶尔、伊犁喀什噶尔的为五品官,设在阿斯图阿尔图什、伯什克勒木、哈尔哈里克、和阗、伊里齐城、哈拉哈什城、玉陇哈什村等地的为

  • 州军府东西閤祭酒

    官名。汉代公府置东西閤祭酒,主閤内事。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记诸公督府置吏,有东西閤祭酒各一人。是南朝州都督府中亦必有此职。较小军府则不置。

  • 雄武军指挥使

    军官名。宋代侍卫步军司所属有雄武军,其长官为都指挥使,每一指挥置指挥使。见《宋史·兵志一》。

  • 执衣

    唐代配备给地方官员的服役人员。《通典·职官十七》说:“诸州县官,流内九品以上皆给执衣,二品,十八人;三品,十五人;四品,十二人;五品九人;六品、七品各六人;八品、九品,各三人。关津岳渎官并不给。分为三

  • 省参议会

    省民意机关。国民党政府在设省参议会之前,先有省临时参议会,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九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公布《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》,次年在一些省份陆续成立。民国三十三年(公元1944年)十二月五

  • 桑扈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谓是九农正之一。蔡邕《独断》说:“桑扈氏农正,趣民养蚕。”为附会之说。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祗候黄门内品

    见“祗候高班内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