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勃极烈

勃极烈

官名。金朝置。原义为大部长。金初,设谙班、国论忽鲁、阿买、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,成为贵族尊官。熙宗时推行汉法,改革官制,勃极烈官制废。


官号。凡是官长都称勃极烈。勃极烈是女真语的音译,义为“管理众人”。金乌古迺开始设官,最高的总治官称都勃极烈,“”是“高”的意思。都勃极烈类似汉族官制中的“冢宰”,金太祖即位前任此官。其次是“谙版勃极烈”,“谙版”是“尊贵”的意思。再其次是“国论勃极烈”,“国论”是“贵”的意思;有时设左右国论勃极烈;国论勃极烈相当汉族官制中的“国相”。还有胡鲁勃极烈(统领官),移赉勃极烈(第三位官),阿买勃极烈(治理城邑的官),乙室勃极烈(迎迓官),扎失哈勃极烈(守官署的官),昃勃极烈(阴阳官),叠勃极烈(副贰官)等;金熙宗完颜亶时废。清朝改译“勃极烈”为“贝勒”,成为爵位名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吴校尉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秦置。苻坚为伐江南而设,以强弩将军王显任之,统兵戍下邳。见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。

  • 勋武前锋副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为左、右卫府直荡属官,佐勋武前锋正都督统勋武前锋五职,禁卫宫掖。从七品。

  • 请举

    宋朝举人参加解试的一种手续。又称请解。即举人向州、府或转运司、国子监、太学等投纳家状,申请应举。获准后,方许参加解试。科举制度中参加解试的一种手续。唐制是由应试士子带着身份、履历证书至所在县申请应举,

  • 典舆长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前期为天王府与东、北、翼三王府的属官,为轿夫之长,分别称为典天舆长、典东舆长、典北舆长、典翼舆长。后期重要诸王当亦设置。

  • 西阁祭酒

    官名。王府、公府、丞相府、将军府僚属。西晋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各置一人,位东阁祭酒上; 杨骏为太傅,增一人; 赵王伦为相国,增为四人;东晋复置一人,位东阁祭酒下,与主簿、舍人主阁内事。南朝宋沿置,南齐三

  • 都押牙

    官名。唐朝节度使衙门所属牙将。宋雍熙二年(985),西夏李继迁入据银州,预署官职、设左、右都押牙,掌军法,亦参于军机。李德明在位时亦设。

  • 学行考查

    宋代考试的方式之一。宋制,太学的考试分为两个方面,一是学行考查,一是学业成绩的考试。宋时重视对太学学生进行学行考查。学生初入太学,即由斋长逐日登记其操行及学业。每季末送学谕考查一次;学谕考查后,过十天

  • 大行令

    官名。①西汉景帝中六年(前144) 由典客改名(一说中二年已改)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又改名大鸿胪。参见“大鸿胪”。②西汉武帝太初元年由行人令改名,为大鸿胪属官,秩六百石。协助大鸿胪掌管安排诸侯王

  • 东诰敕房

    官署名。明正统中,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于内阁东小房办公,专掌书办文官诰敕,翻译敕书,并外国文书、揭帖,兵部纪功、勘合底簿。故称其办公处曰东诰敕房(相对西制敕房而言),中书舍人曰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,简称

  • 郭齐哈摆牙喇壮大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亲军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