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一行省

十一行省

政区名。蒙古灭金之后,仿金末行尚书省之制,在已占领的地区或意欲经营的地区,均置行尚书省,分别派遣亲王重臣出任行尚书省的长官,以主持其事。中统元年(公元1260年)世祖初定官制,分全国为十路宣抚司、次年罢废,三年(公元1262年)改置十路宣慰司。同年又置陕西四川行省、治所在京兆。于是在诸路宣抚司之外复有行省的设置。自此至至元十三年(公元1276年)平宋止、元代地方行政采用宣慰司与行省平行之制,其安定地区的州县统属于宣慰司,经营新征服地区则建行省,以中书省臣出行省事。平宋以后以行省为最高级地方政区,所置均为“某某等处行中书省”,与以中书省臣出行省事者不同。宣慰司降级而隶属于行省。至英宗至治元年(公元1321年)计有行中书省十一:(1) 岭北行省,治所在和林(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,蒙古窝阔台汗七年[公元1235年]建都于此、元亡后其残余势力又以此为政治中心),统和宁路总管府一。其地为蒙古本部、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、苏联亚洲大部分及我国内蒙古东部、北部地区。(2) 辽阳行省,治所在辽阳(今辽宁省辽阳市),领路七:辽阳、广宁府、大宁、东宁、沈阳、开元、合兰府水达达等;直隶府一:咸平;属州十二。其地系辽金故土,约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以北大片土地。(3)陕西行省,治所在奉元(今陕西省西安市),领路四:奉元、延安、兴元、河州;直隶府五:凤翔、巩昌,平凉、临洮、庆阳;直隶州二十七:邠、泾、开成、庄浪、秦、陇、宁、定西、镇原、西和、环、金、静宁、兰、会、徽、阶、成、金洋、积石、雅、黎、洮、贵德、茂、岷、铁;属州十二。其地约当今陕西省全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、甘肃省东南部兼及四川省与青海省一部分。(4) 甘肃行省,治所在甘州(今甘肃省张掖县),领路七:甘州、永昌、肃州、沙州、宁夏府、亦集乃、兀刺海;直隶州二:山丹、西宁;属州五。其地约当今甘肃省西北半省及宁夏省的大部,兼及青海省西宁一带。(5) 河南江北行省、治所在汴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,领路十二:汴梁、河南府、襄阳、蕲州、黄州、庐州、安丰、安庆、扬州、淮安、中兴、峡州;直隶府七:南阳、汝宁、归德、高邮、安陆、沔阳、德安;直隶州一:荆门;属州三十四。其地约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湖北三省长江以北地。(6) 江浙行省,治所在杭州(今浙江省杭州市),领路三十:杭州、湖州、嘉兴、平江、常州、镇江、建德、庆元、衢州、婺州、绍兴、温州、台州、处州、宁国、徽州、饶州、集庆、太平、池州、信州、广德、福州、建宁、泉邵州、武、汀州、漳州、延平、兴化;直隶府一:松江;直隶州二:江阴、铅山;属州二十一。其地约当今江苏、安徽二省长江以南地,浙江、福建两省及江西省东北隅。(7) 江西行省,治所在龙兴(今江西省南昌市),领路十八:龙兴、吉安、瑞州、袁州、临江、抚州、江州、南康、赣州、建昌、南安、广州、韶州、惠州、南雄、潮州、德庆、肇庆;直隶州九:南丰、英德、梅、南恩、封、新、桂阳、连、循;属州十三。其地约当今江西、广东两省的大部。(8) 湖广行省、治所在武昌(今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)、领路三十:武昌、岳州、常德、澧州、辰州、沅州、兴国、靖州、天临、衡州、道州、永州、郴州、全州、宝庆、武冈、桂阳、静江、南宁、梧州、柳州、思明、田州、太平、镇安、雷州、化州、高州、钦州、廉州;直隶府二:汉阳、平乐;直隶州十三:归、茶陵、来阳、常宁、郁林、容、象、宾、横、融、藤、贺、贵。此外有安抚司十五、军三、属州十七。其地约当今湖北省东南隅、湖南、广西二省、贵州大部及广东省西南部。(9) 四川行省、治所在成都(今四川省成都市)、领路九:成都、嘉定、广元、顺庆、永宁、重庆、夔州、叙州、马湖;直隶府三:潼州、绍兴、怀德;属府二、属州三十六、军一。(10) 云南行省,治所在中庆(今云南省昆明市)、领路三十七:中庆、威楚开南等、武定、鹤庆、云远、丽江、东川、茫部、孟杰、普安、曲靖、征江、普定、建昌、德昌、会川、临安、广西、元江、大理、蒙怜、蒙莱、柔远、茫施、镇西、镇康、平缅、麓川、木连、蒙光、木邦、孟定、谋粘、六难、孟隆、木朵、蒙兀;直隶府:二仁德、柏兴;属府三、属州五十四。其地约当今云南省的大部及贵州省西部。(11) 征东行省、与高丽国同治开城(今朝鲜的开城)、以高丽王为左丞相、统治其地。领府二:沈阳等路高丽军民总管府、耽罗军民总管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教育局

    民国置,为县、市教育行政机关。民国十一年改县劝学所为教育局。国民政府成立后,各市也相继设立。凡县、市的学校、图书馆、博物馆、体育场、公园等文化事业均归其管。设局长一人、督学及局员数人。

  • 左右监

    官名合称,即左监和右监的简称。秦置,汉因之,掌平决诏狱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廷尉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廷尉》。

  • 中水氏

    共工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共工”。

  • 刺奸大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东汉置,掌督察众营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更始大将军吕植将兵屯淇园,彭说降之,于是拜彭为刺奸大将军,使督察众营,授以常所持节,从平河北。”武官名。东汉置, 《职官分纪》引《东观汉记》说:“

  • 郡决曹

    郡分职诸曹之一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记公府决曹主罪法事。汉代郡亦置决曹,有掾与史。决曹掾见《后汉书·郭躬传》,决曹史见《汉书·路温舒传》。其下有书佐,见《汉书·萧育传》。魏晋后郡掌治狱之曹,或称法曹或称

  • 大司农六部丞

    官名,王莽置,掌劝课农桑。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是时王莽秉政,置大司农六部丞,劝课农桑。

  • 仪制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“仪制司员外郎”。明清礼部仪制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仪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。七年(1650)增设满洲员外郎。

  • 地保

    乡役名。清代保正的别称,见“保正(3)”。

  • 安北大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晋置,安北将军资深者得为此职,职掌同安北将军。二品,禄赐与特进同。十六国汉刘聪时,赵固曾任之,统兵攻晋。历代皆不常置。南朝宋二品,梁、陈皆较安北将军进一阶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

  • 谟宁令

    官名,西夏置,意为天大王。西夏党项语“谟”即天,“宁”即王,“令”即大。景宗显道元年(1032),元昊立官制时,此为蕃官名号之一,授重巨野利仁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