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升贡

升贡

宋朝取士方法之一。徽宗崇宁三年(1104),罢州郡解试及礼部试,州学、辟雍取士皆由县学上舍中选拔,称为升贡。县学按外舍、内舍、上舍逐等升补。县学上舍选升州学,州学选升京师辟雍。宣和三年 (1121) ,辟雍废,遂罢。


宋代官学逐级选拔学生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方法。元符二年(公元1099年)规定州学每年可贡上舍生一人、内舍生二人入京师,内舍生免试补为太学外舍生;上舍生考试合格后即补为太学内舍生。诸州贡入太学的学生,三次考试不合格者,遣还州学。崇宁元年(公元1102年)改州学为三年一贡,考试成绩上等补太学上舍,成绩中等者补太学下等上舍,成绩下等者补太学内舍,考试不入等者补太学外舍。崇宁三年(公元1104年)罢诸州解试和礼部试,州学、辟雍(太学外舍)取士,均由县学上舍中升贡;县学上舍中选优异者贡入州学,州学选优异者升入辟雍。宣和三年(公元1121年)撤销辟雍,罢州县学三舍法,升贡遂亦停止。南宋高宗时又规定,凡诸路学生在本州州学修满一年,三试中选,没有受过三等以上的惩罚者,或不住学校而曾参加两次释奠及被列于乡饮酒者,均可贡入太学。凡贡入太学者,必须呈交本州的公文,经考试取中后才得补入为外舍生。至孝宗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以后,改为三年一补,以与科举落第者中被选取准于参加太学补试的人员合并办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行首

    吏员的领班。宋置。(1)内侍的领班。司马光《涑水纪闻》卷一记“太祖尝罢朝坐便殿,不乐者久之,内侍行首王继恩请其故。”(2)通行官(吏员的一种)的领班,亦称行首司。如《宋史·职官志九》“流外出官法”所载

  • 将作掾

    官名。职掌营造。汉朝《三公山碑》有郡将作掾。官名,汉置,为郡佐吏,位在将作史上,主土木工程及徒役。后世无闻。见汉朝《三公山碑》。

  • 川师

    官名。掌管水源湖泽贡赋。《周礼·夏官》:“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川泽之名,辨其物与其利害,而颁之于邦国,使致其珍异之物。”官名。掌管川泽的名称和物产。见《周礼·夏

  • 太子四友

    官名合称。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 (229)置,即左辅都尉、右弼都尉、辅正都尉、翼正都尉,职掌辅弼太子。王莽为太子置四友,俸如大夫:“故尚书令唐林为胥附,博士李充为奔走,谏大夫赵襄为先后,中郎将廉丹为御侮

  • 牧厂护军校

    官名。见“牧厂统辖总管”。

  • 视学官

    官名。简称“视学”。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属学部者十二人,正五品,专任巡视京外学务。属地方者,每省六人,正六品,承提学使之命令,巡视各府、厅、州、县学务;每县设一人,兼充学

  • 司开

    官名,即青鸟氏,少昊置,为历正属官,掌司立春立夏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青鸟氏,司启(开)者也。”注:“立春立夏谓之启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少昊鸟师鸟名。”注:“张晏曰:少昊之立,凤鸟适至,

  • ① 西周称执政大臣。《大盂鼎铭》: “若文王命二三正。”②正职。即一官之长。《周礼· 天官·大宰》: “乃施法于官府,而建其正,立其贰。”③乡官名。晋朝凡千户以上乡置一人。官名。1、长、长官。《尔

  • 左机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尉古真传》: “太宗时,(尉地干)为左机令。世祖少而善之,即位,擢为库部尚书,加散骑常侍、左光禄大夫,领侍辇郎。”

  • 景州漕运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掌景州地区河仓漕运,辖六河仓,担负方圆近二百里、每年税粮万余石的运输任务。景州刺史兼任提举漕运司。参见“漕运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