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官名。唐武则天长安(701—704)初改铠曹参军事置。十六卫各置一员,正八品下,掌兵械甲仗、公廨兴缮、罚谪,左右监门、左右千牛四卫则兼骑曹参军事; 禁卫军六军各置一员,正八品下; 太子十率府各置一员,
唐朝中央官署轮番上下的部分吏职,以流外官充任,经若干考限,一般可入流为低级品官。
清礼部内部机构。掌监用本部印信;收受在京各衙门文书,交司务厅送堂官画阅后分司办理;发送本部题本给内阁。设满汉司员各一人,由四司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、七品小京官轮值。
即“奉天清吏司郎中”。
见“书写机宜文字”。
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年劳补官法”,见该条。
见“厢宫”。
西夏军队职官。在行主之下,权正首领之上。分步、马两种。指高级军官。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每见将佐,发言慷慨。”
道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其职为管理县内道士、女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