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服中士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司服上士佐官,员二人,正二命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司服上士佐官,员二人,正二命。
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渤海国十卫之一,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,置大将军一人、将军一人。
官名。北魏置为将军名号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四品。金朝定为武散官,从五品中。元朝因置,从四品,宣授。明朝为从四品武官升授之散阶称号。官名。金代武散官从五品中称显武将军。
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从四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四品封宣武将军,乾隆二十年(1755)改宣武大夫: 属八旗者从四品封中宪大夫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宣武大夫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为定制。官名。清代武阶官
官名。周朝置。一说同“趣马”、“走马”。主管驾御车马的长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 “命仆及七驺咸驾。”郑玄注: “七驺,谓趣马,主办诸官驾说者也。”
官署名。辽北面群牧官,掌饲养牛群等事。有太保、侍中等官。
官名。北周置。胥附大夫属官,佐其统所部禁兵。正三命。官名。见“胥附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望气之法以占验吉凶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眡祲,中士二人,史二人,徒四人”,“掌十辉之法,以观妖祥,辨吉凶”,“掌安宅叙降,正岁,则行事,岁终,则弊其事”。官名。
官名。即朔方节度之号。唐太宗贞观十四年(640)置,以护突厥。
官名。见“左右旅贲率上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