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罇彝中士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司罇彝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掌祭祀时罇、彝等礼器的安排,下设司罇彝下士以佐其职。北周宣帝时,在后宫有时亦用罇彝等宗庙礼器饮食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司罇彝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掌祭祀时罇、彝等礼器的安排,下设司罇彝下士以佐其职。北周宣帝时,在后宫有时亦用罇彝等宗庙礼器饮食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
武官名。辽置, 见“行军都押司”。
官名。即“太子左卫率”。
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属领左右府,其秩分别为从四品上与从五品上,掌宿卫侍从。
旧时称官吏所得之薪水。古代官吏的“工资”,也简称俸(也写作奉)或禄。它是俸钱、俸银、俸谷、禄米的总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朱桓传》:“爱养吏士,赡护六亲,俸禄产业,皆与共分。”参看“俸”、“秩俸”条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,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属官,掌收敛饲养牲畜的刍草,下设掌刍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子率更寺,掌巡逻禁卫。设令、丞为长贰。
参见“少詹事”。
官名。元置,为受给库主要官员,与提领共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等事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受给库》。
官名。即太府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太府卿。
官名。西晋置,属丞相府。见《晋书·武十三王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