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里

司里

①官名。周朝设,为里邑之官,即里宰。周王室及陈国所设,掌宾客授馆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周之《秩官》有之曰:‘敌国宾至’,‘司里授馆’。”韦昭注:“司里授客所当馆,次于卿也。”鲁国所设,掌大夫宅居之次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公欲弛郈敬子之宅,亦如之。对曰:‘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’,‘今命臣更次于外’,‘请从司徒以班徙次。’”韦昭注:“言先臣惠伯受命于司里,居此宅也。”宋国所设,掌里邑之政令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宋灾。乐喜为司城以为政。使伯氏司里,火所未至,彻小屋,涂大屋,陈畚挶,具绠缶,备水器,量轻重,蓄水潦,积土涂,巡丈城,缮守备,表火道。”杜预注:“伯氏,宋大夫。司里,司宰。”②官场用语。清朝布政使、按察使谒见督抚时的自称。


官名。周有此官,掌授客馆;即里宰。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司里不授馆。”注:“司里,里宰也,掌授客馆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梨园

    唐代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机构。中宗时设在长安光化门禁苑中,有广场,兼可拔河、打球。见《旧唐书·中宗本纪》。玄宗时改设在蓬莱宫侧的宜春院。分设男女两部,选乐工三百人,宫女数百人于梨园教授乐曲。玄宗懂音乐,

  • 振威大夫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乾隆三十工年(1767)始定,为武职从一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八旗者正、从一品封光禄大夫,属绿营者正、从一品封荣禄大夫。至此,始分正,从,并统一封赠。五十一年,改振威将军。

  • 同都督军马

    官名。南宋置,见“都督(4)”。

  • 上书拜官

    汉朝选官制度。即上书言事符合皇帝旨意者授以官职。武帝时,上书言得失而求官者以千数,名臣如东方朔、终军、朱买臣、主父偃等皆以上书拜官。汉朝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。其选法是:皇帝下诏征召,上书人自荐,皇上亲自

  • 左屠耆王

    匈奴官名。屠耆为匈奴语“贤”,汉人因称左贤王,为单于手下最高官职。匈奴尚左,故常以太子任之。一般统率万余骑,居单于东方,最为大国。下各置千长、百长、什长、裨小王、相、都尉、当户、且渠等官属,以管理辖地

  • 方略馆提调

    官名。清朝方略馆之职官。满、汉各二人。不常设。纂修方略时由总裁官在军机章京内奏派。事毕则省。官名。清置、属方略馆,见该条。

  • 古伦额驸

    即“固伦额驸”。

  • 斋务提调

    官名。清末各学堂负责斋务之职官,又名斋务长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后在全国各类中等、高等新式学堂及大学堂普遍设置。掌考验学员品行及堂外寄宿舍一切事务。辖监学官、检查官。

  • 明甲将军

    殿廷卫士名。明置,见“大汉将军”。

  • 殿庭仪礼司副使

    官名。明朝殿庭仪礼司副长官。洪武九年(1376)置,三人,正八品,佐司使掌司事。十三年,改左、右司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