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门

司门

① 《周礼》官名。地官司徒之属,分掌都城各城门开闭,监督出入,查禁货贿,通报宾客来访。郑玄注: “司门,若今城门校尉,主王城十二门。”西魏、北周地官府仿《周礼》置,设中大夫,掌关门、城门、宫门启闭。②官署名。尚书省刑部第四司。隋初设司门侍郎二员,文帝开皇六年 (586) 增置员外郎一员,司其籍帐,侍郎缺则厘其曹事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侍郎为郎,后减一员,废员外郎,置承务郎一员,取代员外郎之职。唐朝改郎为郎中、承务郎为员外郎,各置一员,掌门、关出入之籍及遗失之物; 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为司关,咸亨元年(670)复为司门。五代沿置。北宋初,置判司门事一员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无职掌; 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,始掌关津、道路之禁令及其废置移复之事,讯案官吏、军民出入时违禁者,有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;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以比部兼领,孝宗隆兴元年 (1163) 改由都官兼掌。明初为刑部四属部之一,设郎中、员外郎,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罢。


官名。周代始置,掌京城十二门开闭、守卫、盘查走私;四方宾客到则告等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:“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,凡出 入不物者,正其货贿,凡财物犯禁者举之……凡四方之宾客造焉,则以告。”后代多不置,唯北周置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二十一·北周(后周)官品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閤祭酒

    官名。晋初凡位从公以上,其府各置西閤、东閤祭酒。《宋书·百官志上》说:“主簿、祭酒、舍人主閤内事”。东西閤祭酒,当是分主东西閤内众事之官。南齐、北齐公府亦置东西閤祭酒。北周大丞相府亦置东閤祭酒。《周书

  • 立义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三国志·孙和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孙皓即位,诏曰: 故仆射屈晃,志匡社稷,忠谏亡身。封晃子诸为东阳亭侯,弟干、恭为立义都尉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兵主治安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和传

  • 宣抚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1130),始于秦州置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司,简称宣抚司,以张浚为宣抚处置使,许以便宜行事,询访民间疾苦。绍兴元年(1131),以淮南守臣多阙,又于淮南置司。二年,又于扬

  • 天部大人

    官名。北魏明元帝泰常二年 (417) 置,为执掌国政的六部大人之一,由诸公担任。曾通署尚书三十六曹的崔宏首任此职,并由白马侯进爵为白马公。其下有三属官,佐其处理国家日常政务。太武帝复建尚书省后罢。

  • 祓祝

    流外视品官。见“萨宝府”。

  • 开封尹

    即“开封府尹”。官名。五代时开封府的长官。见“开封府尹”。

  • 中宫

    本是宫名,因皇后居此,故有时用来代替皇后。卫宏《汉官仪》:“皇后称中宫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大长秋一人,二千石。”“掌奉宣中宫命。凡给赐宗亲,及宗亲当谒见者关通之,中宫出则从。”皇后的代称。《周礼

  • 黄门侍郎

    官名。秦、西汉为郎官加 “给事黄门”省称。亦称“黄门郎”,无员数。为中朝官员,给事于宫门之内,侍从皇帝、顾问应对,出则陪乘。与皇帝关系密切,多以重臣、外戚子弟、公主婿为之。东汉与给事黄门合为一官,遂成

  • 掌炭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征收灰炭。《周礼·地官》: “掌炭,下士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灰物炭物之征令,以时入之,以权量受之,以共邦之用”。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征收灰炭之物。《周礼

  • 右天厩坊

    见“天厩坊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