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团练使

团练使

官名。唐肃宗至德、乾元(758—760) 中置于诸道,大者领十州,小者领三、五州,掌本地区防务,又称团练守捉使。代宗时诸州刺史皆兼本州团练使,旋废。唐后期诸州刺史不兼防御使者多带此衔,诸道不设节度使者,多以都团练使(或都防御使)总领军务。五代沿置。宋朝团练州置,多不驻本州,无职掌,仅为武臣寄禄官。北宋前期官品不详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定为从五品。辽朝为团练使司长官,属南面方州官,下设团练副使、团练判官。宋初常授予党项熟户首领。太宗雍熙二年(985) 李继迁占银州,设此以封酋豪。元昊建西夏,亦置,为军职,领三至五百族帐,位在刺史上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(1358)于耀州、邠州置团练安抚劝农使司,每司置使二人。


官名。唐始置,在没有节度使的地区设都团练使、团练使,掌本地区军事,常与观察使、防御使互兼,又曾与防御使互易称号。代宗时令刺使兼团练使。宋代团练使为虚衔,由武将兼,官阶高于刺使,低于防御使。辽承唐制,在各州设团练使司,置团练使、团练副使、团练判官。明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·节度使、团练使》、《宋史·职官六·防御使、团练使》、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团练使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专门教育司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属教育部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官制,其所掌为:一、大学校;二、高等专门学校;三、和以上相等的各种学校;四、外国留学生;五、历数;六、博士会;七、国语统一事项;八、医士、

  • 钦帅

    参见“钦差大臣”。

  • 散从官

    宋朝职役名。北宋初,职役有承符直、散从直、步奏官等名目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一律改称散从官。负责催收税赋、迎送官员等事,通常选三等以上户充。公人名。宋代州役之一,掌追催税赋、迎送官员等公事,分属

  • 司卫上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简称“司卫”。侍卫长官,掌东宫卫士,在非常时期亦可统率皇帝宿卫兵马,权任甚重。周武帝北征至云阳宫,患病,召宇文孝伯授以此职,总宿卫兵马事。分置左、右。其下设左、右司卫中大夫、司卫上士、司

  • 印铸局局长

    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设责任内阁。始置。一人,简任。承总理大臣之命管理局务,并监督指挥所属各官。

  • 文巡捕

    见“巡捕”。

  • 典天浪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呼伞为浪,张汝南《金陵省难纪略·贼伪官名》所记有典天浪一官,注:“呼伞曰浪”。典天浪即天王府中管伞的典官,员额未详。按《贼情汇纂》所记天王府的典官均为朝内典官,其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兵科右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参见“兵科左给事中”。

  • 言官

    明清对监察御史及给事中之统称。谏官,谏议之官。《韻额府群玉》:“谏官曰言官。”《明史·李应昇传》:“广微父允贞为言官。”

  • 中书门下

    ④ 官署名。唐玄宗开元 (713—741)中改“政事堂”置,设于中书省,为宰相议政办公之所,下设吏、枢机、兵、户、刑礼五房分主众务。北宋初沿置,亦称政事堂,与枢密院分掌政务、军事,并称“二府”。题榜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