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“膳牌”之一种,为高级文武官员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。木质,绿漆。详“膳牌”。
官名。西夏置,见“官计司”。
官名。清朝内奏事处中任职之太监。额设四人。详见“奏事处”。
官名。唐、五代方镇使府军将,掌军府兵权,肃宗至德(756—758)以后实为蕃镇储帅。又有衙内都知兵马使、衙前都知兵马使、中军都知兵马使等名目。西夏李德明在位时亦置。武官名。唐置,属节度使,掌领兵马。
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六部之一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,原留南京之户部遂加“南京”二字。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去“南京”二字,只称户部。正统六年(1441)再定以北京为京师,留南京之
官署名。辽置,掌行在诸宫之政令。其官有行宫都部署、行宫副部署、行宫部署判官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面宫官》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北面宫官。掌行在诸宫的政令。设官有行宫都部署、行宫副部署、行宫部署判官。
官名。金朝都水监属官,设于新乡,掌河防,管辖崇福上、崇福下、卫南、淇上四埽。人选由都水监廉举,领埽兵约二千人。
官署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置。设监察御史十一人。南京都察院亦设二人。在本道之外协管顺天府、广备库,在京羽林前等二卫,及直隶永平等二府,通州右等二十卫,居庸关等四千户所。清
吏员名。(1)宋代州吏自都孔目至粮料押司官,分为十级,称为职级。(2) 县吏名。政和时置,其地位在推司之上,为县的高级吏人。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初置司于大名,世祖至元二十九年(1292)移至真定。为内八道监司之一,直隶御史台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