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府寺

太府寺

官署名。北魏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中改少府为太府,设卿、少卿、丞,其官署或称太府寺。北齐正式定名,列为九寺之一。职兼南朝之太府、少府二卿,掌管金帛库藏出纳,以供国用,兼管冶铸、染织及宫廷手工业。设卿、少卿各一员,辖左中右三尚方、左右藏、司染、诸冶东西道、黄藏、细作、左校、甄官等署。隋初因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分置少府监,以营造、冶铸、织染等事归之,本寺领两京诸市、左右藏、平准等署,掌管国家财货、廪藏、关市、贸易,政令则仰承尚书省户部,据户部度支司所行文书管理储藏出纳,度支司则凭本寺所申报帐目核其实数。设卿一员,少卿二员。唐朝因其制,增设常平署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外府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府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当时或特派大臣行其职权,称太府“出纳使”,并委判官管理寺务,卿、少卿形同虚设。北宋初卿、少卿为寄禄官,不预寺事,另置判寺事一人,以常参官充任,同判寺一人,以京朝官充任,仅掌供祠祭香币、帨巾、神位席及校造斗升衡尺等杂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以卿、少卿各一员主持寺务,掌管有关国家财货之政令,库藏出纳、商税、平准、贸易等事。辖左藏库、内藏库、奉宸库、祇候库、元丰库、布库、茶库、杂物库、粮料院、审计司、都商税务、汴河上下锁、蔡河上下锁、都提举市易司、市易上界,市易下界、杂买务、杂卖场、榷货务、交引库、抵当所、和剂局、惠民局、店宅务、石炭场、香药库等署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归户部金部司,绍兴(1131—1162)后复置,辖粮料院、审计司、左藏东西库、交引库、祇候库、和剂局、惠民局、左藏南库、编估局、打套局、寄椿库等。辽、金、元改置“太府监”。


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掌金帛府库,营造器物。《隋书·百官中·太府寺》:“太府寺,掌金帛府库,营造器物。统左、中、右三尚方,左藏、司染、诸冶东西道署、黄藏、右藏、细作、左校、甄官等署令丞。”隋承其制,职掌与北齐同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太府寺》。唐代太府寺掌财货、廪藏、贸易,总京都四市、左右藏、常平七署。凡四方贡赋、百宫俸禄、谨其出纳,供祭祀币帛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太府寺》。宋朝的太府寺,在元丰新官制实行前,仅掌供祠祭香币、帨巾、神席及校造斗升衡尺;而廪藏贸易、四方贡赋、百宫俸给,皆归三司掌管。元丰官制行,则掌邦国财货政令,及库藏、出纳、商税、平准、贸易等事。其官有卿、少卿、丞。卿总理寺事,少卿为之副贰,丞参领之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五·太府寺》。辽金元改太府寺为太府监。明不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祝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太常,为太祝令副贰,助令掌祭祀、东汉沿置,秩三百石,掌祝小神事。三国魏、北齐均置。官名,秦汉皆置,俸二百石,为太祝令的佐官,掌祝小神事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参看“太祝令”条。其后,三国

  • 劝爽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主官人,由清平官、酋望、大军将兼。

  • 虎贲都尉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军官,从三品。原名总领,后改名为都尉。详见“虎威都尉”条。

  • 法制院参事

    官名。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五月设。无定额,奏任。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。

  • 四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元朝地方监察机构合称。简称四道按察司。世祖至元五年 (1268) 立御史台; 六年,设山东东西、河东陕西、山北东西、河北河南四道提刑按察司,为御史台直辖机构,掌管各地监察事宜。

  • 不义侯

    彭宠的奴仆子密的封号。《后汉书·彭宠传》:“五年春,宠斋,独在便室。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床,共缚著床……昏夜后,解宠手,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:‘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,速开门出,勿稽留之。’书成,即斩宠

  • 奄官

    即宦官,也写作阉官,又称太监、老公,为宫中帝后的侍从官员。《后汉书·五行志四》:“(和帝)七年九月癸卯,京都地震。儒说奄无阳施,犹妇人也。”

  • 武足安边洞明韬略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宋代设置,属于武类科目,于真宗、仁宗时诏举之。

  • 长宁宫

    辽朝宫帐名。又称“蒲速盌斡鲁朵。”太祖淳钦皇后以辽州及海滨县等户置。宫帐在高州,陵寝在龙化州东一百里。有正户七千,蕃汉转户六千,出骑军五千。辖辽、仪坤、辽西、显四州,奉先、归义、定霸三县,北女古石烈,

  • 中京文思院

    官署名。辽南面官,袭唐制而设。掌造金银犀玉工巧之物,以供宫廷。设文思使等职。官署名。辽置,主官为中京文思使,属南面京官。马人望之父马佺曾任此职。参见“文思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