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东汉末置。《三国志·公孙瓒传》:“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,阎柔遣使诣太祖受事,迁护乌丸校尉,而(鲜于)辅身诣太祖,拜左度辽将军。”一说拜鲜于辅为右度辽将军。将军名,东汉末年置,掌帅军征伐。《三国志
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前锋参领”。
中华民国时设大总统,为国家元首,军队最高统帅,行政最高长官。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元首的名称之一。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总统制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》中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长。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与
官名。① 曲氏高昌国所置官。② “咨议参军”省称。
审判机构名。清末置,由大理院刑科主管。掌审判宗室及官犯案件。
官名。明置为行人司副长官,左、右各一人,从七品,协司正掌司事。
参见“光禄司”。
1、泛指官。唐耿《题惟干上人房》:“苦行无童子,忘机避宰官。”2、指县官。
爵名。①一说即中大夫。春秋战国设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于是齐王嘉之,自如淳于髡以下,皆命曰列大夫,为开第康庄之衢,高门大屋,尊宠之。”《管子·揆度》:“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,皆以双虎之皮,卿大夫豹
官名。唐置,属采访使。员额一人,掌推鞫狱讼。后改为观察推官。参见“推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