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女官

女官

①帝王宫中执事的女性官员的合称。历代均置。品位名目不一。汉分十四等,顺次名昭仪、婕妤、美娥、容华、美人、八子、充依、七子、良人、长使、少使、五官、顺常、无涓。后赵先有十八等,后增至二十四等; 东宫十二等,诸公侯置九等。唐朝称内官,分十九等,顺次为贵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贤妃、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、婕妤、美人、才人、宝林、御女、采女; 开元时又置惠妃、丽妃、华妃,亦有宫官,即“二十四司”、“二十四典”、“二十四掌”。明朝由宫女、经女秀才、历女史递升女官,其中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攻、宫正正五品; 司记、司言、司簿、司闱、司籍、司乐、司宾、司赞、司宝、彤史正六品;典记、典言、典宝、典正等正七品; 掌记、掌言、掌宝正八品,凡一百八十七人,五、六年得归父母,听婚嫁。永乐时,仅保留司宝,掌收贮宝玺,余尽移于宦官。清朝尽罢。②太平天国妇女职官的合称。分朝内、军中、职同三种。朝内女官设军师四人,下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副丞相共十二人,禁城女检点三十六人,指挥七十二人,将军四十人,分别在天王府及各王府供职。军中女官有总制、监军、军帅各四十人,卒长一千人,管长四千人。另有职同女官,殿前女绣锦指挥二百四十人,职同指挥; 女绣锦将军二百人,职同将军; 女绣锦总制一百二十人,职同总制; 女绣锦监军一百六十人,职同监军,均为统率女绣锦营的女官。此外,有内掌门三百人,内贵使二百八十人。女官合计六千五百八十四人。名位虽高,职权不大。


凡在宫中掌管某一职事之女子,也都是皇帝的妃子,皆为女官。周朝的九嫔、世妇、女御、女祝、女史等都是女官。见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。到汉朝,宫中女官十四级十九种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又有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、之号焉。至武帝制倢伃、娙娥、傛华、充依,各有爵位,而元帝加昭仪之号,凡十四等云。昭仪位视丞相,爵比诸侯王。倢伃视上卿,比列侯。娙娥视中二千石,比关内侯。傛华视真二千石,比大上造。美人视二千石,比少上造。八子视千石,比中更。充依视千石,比左更,七子视八百石,比右庶长。良人视八百石,比左庶长。长使视六百石,比五大夫。少使视四百石,比公乘。五官视三百石。顺常视二百石。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皆视百石。”注:“师古曰:夜者,主职夜事。”其后,唐朝女官分十九等,明代设六局一司。见《续文献通考·职官六·女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审刑司

    官署名。 西夏置。 西夏语音“力罗”。 中等司。

  • 博士厅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国子监所属机构。掌教经义,立肄业之课程,并考试其学业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始置,设正七品之五经博士三人,二十四年增设博士至五人。改为从八品。洪熙元年(1425)设南京国子监之博士厅。清

  • 封人

    官名。殷朝已见。《小屯南地甲骨》第二九六四片有“封人”之称。西周至战国沿置。①掌都邑城廓营建及封城疆界的划分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令尹苏艾猎城沂,使封人虑事,以授司徒。”《周礼·地官》司徒属官有封

  • 助理员

    民国时,行政机关辅助办理事务的人员,称助理员。

  • 小守庙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守庙司次官,佐守庙中大夫掌宗庙的守卫和日常清扫,其下设小守庙上士、小守庙下士。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守庙司长官,称守庙下

  • 稽查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审计部,掌稽察事务。见“审计部”。

  • 右扶风都尉

    官名。西汉右扶风置都尉。东汉初罢之。安帝时以羌族犯边,三辅有陵园之守,复置右扶风都尉,并设诸曹掾史。官名,汉置,俸比二千石,掌右扶风军队,维持地方治安。东汉初省,安帝时因羌族犯边,三辅有陵园,需要守护

  • 大都等处玛瑙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七品,设于世祖至元九年(1272),管领玛瑙匠户五百余名,置提举三员。十五年,改为玛瑙提举司。

  • 假守

    官名。假有兼摄之意,假守即代理郡守。秦汉皆有此制。官名,意即代理郡守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“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,以其党为假守。”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秦二世元年,陈胜起。九月,会稽假守通素贤梁,乃

  • 宣慰使司副使

    官名。元朝地方行政机构宣慰使司之职官。每司设一人,位同知之下。明清沿元旧称,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,武职。系土官官署宣慰使司之职官。湖广、四川、云南等省设有。从四品。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。世袭,其承袭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