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寄禄官

寄禄官

官制用语。宋朝用以确定官员俸禄、品秩的阶官。唐朝前期,官员皆依品领俸。代宗大历十二年(777) ,始改以官定俸,自三师、三公至参军、文学博士、录事,月给一百二十贯文至十贯文。中期以后,三省、六部常以他官主判,其正官渐失本职。宋初,又以京朝官出领州、县,三省、六部、九寺、五监类以他官主判,其正官非有特旨不领本职。然犹袭唐制,以官定俸,如别无差遣及所任差遣未入《禄令》,即领本官俸,因称其官为寄禄官。铨叙、升迁皆以此为资级,同时以此确定官品。北宋前期,文臣以三师至诸寺监主簿为寄禄官; 武臣以节度使至刺史,横班、东西班诸使副,以及三班使臣为寄禄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省部寺监之官复为职事官,裁定原散官制为《寄禄新格》,以开府仪同三司至承务郎为文臣新寄禄官。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又置承直郎至将仕郎七阶,为选人寄禄官。政和二年(1112),重定武臣寄禄官,置大夫及郎诸阶,罢横班及东西班诸使副; 内侍与医官亦改置新阶,寄禄之制始臻完备。南宋因之。


宋朝专用来表示官阶俸禄的官号,不表示实际担任官职,这种官号,称寄禄官。神宗元丰年间实行新官制,寄禄官号改为官阶名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科

    武举别称。宋代称武科为右科。参见“武科”。

  • 护乌桓长史

    官名,汉置,为护乌桓校尉属官,俸六百石,为事务长官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。

  • 天全招讨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,隶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,置司于碉门(今四川天全)。置达鲁花赤一员,招讨使二员,经历、知事各一员。下辖鱼通路(今四川康定东)万户府、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等机构。

  • 宇宙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(550),侯景自加宇宙大将军,都督六合诸军事。

  • 父后

    乡官名,汉置,其职不详,疑为掌教育爱护后代子孙。《后汉书·教顺帝纪》:“丙子,加元服。赐王、主、贵人、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。赐男子爵及流民欲占者人一级,为父后、三老、孝悌、力田人二级。”

  • 任命状

    官吏的任命证书。北洋政府规定,凡特任、简任各官的任命状,由大总统署名、盖印,国务总理或会同主管国务员副署;荐任官的任命状,亦由大总统盖印,但不署名;委任官的任命状,由各官署长官署名、盖印。

  • 九条巡察诸州,

    九条的内容为: “一曰决狱科罪,皆准律文;二曰母族绝服外者,听婚;三曰以杖决罚,悉令依法;四曰郡县当境贼盗不获者,并仰录奏;五曰孝子顺孙义夫节妇,表其门闾,才堪任用者,即宜申荐:六曰或昔经驱使,名位未

  • 外务部丞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职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改总理衙门总办章京设。正三品,左、右各一员,请简。掌机密文移,综领众务。

  • 孔目官

    吏名。金朝置,设于司、府等官署,掌呈覆纠正本案文书之事。地位较一般吏人优越。贞祐二年(1214),始给月俸。吏员名。即“孔目”,见该条。

  • 护戎中郎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管西部少数民族事务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中,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。官名。晋置,掌护西戎,或领刺史,或持节为之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