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任官职者的谦辞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摄官承乏。”
吏员名。宋于殿中省六局均置,员额五至十二人,掌典守库藏之事。
官署名。元朝隶中书省。世祖至元元年(1262)十一月,罢左三部,置吏礼部。设尚书三员,侍郎二员,郎中四员,员外郎六员。三年,复为左三部。五年,又置吏礼部,设尚书二员,侍郎、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。七年,吏
官名。唐末始置。五代后梁于开封府置,左、右各一人,以牙校充任。宋朝开封府及陪都河南府、应天府、大名府皆置,各左、右一人,为军巡院长官。太祖开宝六年(973),改用士人,增设左、右军巡判官为副职。掌京城
鸿胪卿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鸿胪(卿)为睡卿”。
官名。魏晋制度,骠骑、车骑、卫三将军皆为重号将军,高于诸名号大将军,本无须加“大”。其后将军名号愈授愈滥,遂又增置此号,多加权臣元老,以示尊崇,一品,开府置僚属,不领兵。十六国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因之。
翊前、翊后、翊左、翊右将军的合称。详见各条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天宝十三年(公元754年)诏举,杨绾及第。
见“左藏库”。官库名。宋置,属左藏,见“左藏署令丞”。
官名。即太府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太府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