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将军
官名。辽朝置。多设于北面衙署中,一般为军职,在将军之下,实为吏员。辽北面官中设小将军非常广泛,从中央各机构到各属国官衙,多有此职。
武官名。辽置。(1) 北面军官。隶于大将军府者,地位在大将军、上将军、将军之下,隶于大详稳司者,地位在大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(2)北面部族官。隶于部族详稳司,地位在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(3) 北面属国官。隶于属国详稳司,地位在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多设于北面衙署中,一般为军职,在将军之下,实为吏员。辽北面官中设小将军非常广泛,从中央各机构到各属国官衙,多有此职。
武官名。辽置。(1) 北面军官。隶于大将军府者,地位在大将军、上将军、将军之下,隶于大详稳司者,地位在大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(2)北面部族官。隶于部族详稳司,地位在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(3) 北面属国官。隶于属国详稳司,地位在详稳、都监、将军之下。
官名,西汉末年王莽置,掌辅佐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以王舜为太傅左辅,甄丰为太阿右拂,甄邯为太保后承。”
① 官名。西汉于北假(今内蒙河套以北、阴山以南夹山带河地区)置,主该地屯田事宜。②东汉末及三国魏时,作为典农中郎将、典农校尉、典农都尉等管理屯田事务官员的泛称。即农官,掌农事、粮税等。汉代桓宽《盐铁论
官署名。北宋通进银台司置,掌接受中书、枢密院所下宣敕,登记后颁下,设发敕官三人,以中书沿堂五院通引官以下充任。官署名。宋置,掌承受中书省、枢密院下达的命令,登记后宣布于下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一·进奏院》。
突厥官名。大罗便,也作“大逻便”。突蹶官分十等,最贵的为“大罗便”,只有国君的子弟能任此官。《隋书·突厥传》:“木扦在位二十年,卒,复拾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。”
杂任职名。唐于少府监置三百六十五人,为织绫锦的工匠。
官制用语,即贬官免职,同罢黜、黜免 贬黜。
官名。清朝刑部所属奉天清吏司副长官。简称奉天司员外郎。乾隆六年 (1741) 设。满、汉各一人,从五品。佐员中掌司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刑部改为法部,遂裁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于修订法律馆置调查长,每省区员额一人,负责省区内调查事宜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训方氏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属官,下设训方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训方氏”。
①明清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头领之称呼。②明清土司佐治官之统称。无职衔。多为土官宗亲充任,或亦参以异姓。一土官之下,往往设有数名。均由土官自行指派。有管辖之地面,替土官征税治民。其名称视地区之不同,有营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