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御正上士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称御正上士。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在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 至宣帝大象元年(579)省去御正中大夫期间,曾副御正下大夫主持司内事务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御正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称御正上士。天官府御正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在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 至宣帝大象元年(579)省去御正中大夫期间,曾副御正下大夫主持司内事务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御正中大夫”。
官名。《书抄》六九引干宝《司徒仪》说:“中兵参军掌督帐内牙门将及军器,给其事。”《金石萃编》一南朝《宋宁州刺史爨龙颜碑阴》记宁州龙骧府及镇蛮府各有中兵参军一人。北魏亦置,《魏书·高崇传》记高崇之孙儒,
官名。清末始置,北洋政府沿设,为税务处的佐官,见“税务处”。
官名。十六国成李雄置,执掌国政,位在丞相之上。《晋书·李雄载记》: “(雄)加范长生为天地太师,封西山侯,复其部曲不豫军征,租税一入其家。”
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统军诸王及天将、朝将的属下均有左右承委。太平天国文书《去文底簿》记有“禀项天豫任三百九十天将右二承委傅盟兄为贺中秋节事”;《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》记有“永忠天将右四承委、
伎术官。清置,属太医院。员额二十人,初由各省选派,经太医院考选补用,后改为由医生升任。掌医疗之士。
即“巴牙喇纛额真”。
官名。同“太史”。掌典法礼籍兼司星历。《周礼·春官》有大史,“下大夫二人,上士四人”。官名。掌管祭祀、历数、法典等。商周两朝都设此官,职权任务大体相同。《周礼·春官、大史》:“大史掌建邦之六典,以逆邦
官名。①代表帝王的特派使臣。《礼记·月令》孟秋之月:“毋以割地,行大使,出大币”。《魏书·世宗纪》正始二年六月甲子,“诏尚书李崇、太府卿于忠、散骑常侍游肇、谏议大夫邓羡,崇、忠使持节并兼侍中,羡兼黄门
水部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参见“十明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