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司员外郎
官名。即“山东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官名。即“山东清吏司员外郎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,佐载师中大夫、小载师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周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载师司次官。宣帝即位,六府诸
官名。元置,为储政院的佐官,员额二人,秩正四品。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办事机构。由本部堂官酌委所属司员管理,掌理收纳户部拨银及山东、安徽、福建、河南、山西等省解部银,并支给官员、吏役,以供养赡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监军四人,官阶为职同旅帅,掌侍应杂务。
官名。见“管理前锋护军等营事务大臣处。
百官。《牧簋铭》:“牧,昔先王既命汝作司土”,“今汝辟百寮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旅贲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官名。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,与前、左、右将军并位上卿,位次大将军及骠骑、车骑、卫将军。有兵事则典掌禁兵,戍卫京师,或任征伐。设长史、司马等僚属。平时无具体职务,一般兼任他官,常加诸吏、散骑、给事中等号,
主管某一部门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、典司五众。”
武散官名。明置,武官正二品,升授。武散官名。明置,为正二品升授之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