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见“四帐都详稳司”。
武官名。后唐置,为统领蕃汉内外马步军的将领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纪二》记同光二年(公元924年)六月“壬辰,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,代李存审为蕃汉内外马步总管。”
官名。清朝都察院所属京畿道之主官。掌道事。乾隆十四年(1749)升为首道,参治院事。定设掌印御史满、汉各一人,御史满、汉各一人。皆为正五品。
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令、丞。掌供奉宫廷衣服玩物之事。隶光禄寺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附设于外蒙古各级审判处,掌检察民、刑事案件,即检察官之职。
官名。宋朝置。又称“半刺”,俗称“倅”。太祖乾德元年(963),始置于湖南诸州。二年,惩五代藩镇专擅之弊,又置于各藩镇,皆以朝臣充任。因有与州郡长官共同处理政务之意,故名。其后遂为定员。州郡之政皆需通
司天台丞、司天监丞之简称。
官名。北洋政府于修订法律馆置调查长,每省区员额一人,负责省区内调查事宜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吏治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张九龄及第。
章奏程式。汉朝尚书所拟章奏,文中必须有“敢告之”字样乃下。据《汉官典职仪式选用》,尚书言左右丞,敢告之如诏书律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