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度支郎中

度支郎中
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与 “度支郎”互称,为尚书省度支曹长官。唐朝置为尚书省户部度支司长官,从五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度大夫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。中唐以后,以度支司事务繁剧,多以他官带判度支或度支使衔领本司事务,郎中形同虚设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,不预司务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始为职事官,小事则拟划,大事请示户部长官。员二人,从六品。明初置“度支部郎中”。


官名,也称度支郎。魏晋南北朝尚书省(台)置尚书曹,度支郎为曹长官,掌贡税租赋的统计、调拨、支出等。至唐朝,只称度支郎中而不再称度支郎,掌全国租税物产,水陆道途之利,每年计算收入与支出。宋朝也置,掌计算军费,根据全国租税贡赋的收入而制订开支计划。清朝末年度支部也置度支郎中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度支郎中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户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三·度支郎中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度支郎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幕览

    官名。南诏官,小府副将。

  • 廉察

    辽金考察官吏的方法之一。辽圣宗统和九年(公元991年)诏诸道举廉能,察贪酷;十二年(公元997年)诏州县长吏,有才能无过者减一资考。太平六年(公元1026年)诏南北诸部廉察州县之官,无治绩者罢之,大小

  • 虎贲都尉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军官,从三品。原名总领,后改名为都尉。详见“虎威都尉”条。

  • 鹰击郎将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五年(609)改副鹰扬郎将置,一人,从五品,为鹰扬府次官。唐初改为折冲都尉府府副。武官名。隋大业五年(公元609年)改鹰扬副郎将为鹰击郎将,仍为鹰扬郎将的副职, 秩从五品。参见“鹰扬府

  • 司功参军

    官名。即“司功参军事”。官名。掌课、假使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表疏、书启、禄食、祥异、医药、卜筮、陈设、丧葬。唐置,在府为功曹参军、在州为司功参军,在县为司功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》。

  • 内仆丞

    官名。隋、唐内侍省内仆局次官。隋朝置三员,从九品; 唐朝置二员,正九品下。中宫有出,则居右,与令夹引之。

  • 管理光禄寺事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朝光禄寺主管官。乾隆十三年(1748)设,由皇帝特简,无常员。掌总理大内膳羞及祭祀朝会等大典礼预备筵席诸事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官名。清乾隆十三年(公元1748年)以后,特简满大臣一人

  • 安陇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,拟宁远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宁远将军等号。

  • 武学斋谕

    武学职事名。南宋 高宗绍 兴十 六年(1146)重建武学,下分六斋,每斋差置斋谕一员。

  • 司巫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司巫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