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弘文馆

弘文馆

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九年(626)改原修文馆而置,隶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、教授生徒,参议朝廷制度沿革、礼仪轻重之事。武则天垂拱(685—688)后以宰相兼领馆务,号馆主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避太子讳,改名昭文馆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复旧。置学士,均五品以上,六品以下者为直学士,未登朝为直馆,无定员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置讲经博士,高宗仪凤(676—679)中置详正学士。中宗景龙二年(708)置大学士四人、学士八人、直学士十二人。睿宗景云(710—711)中减员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增置校书郎、校理等官。穆宗长庆三年(823)罢详正学士、讲经博士。金朝置,改称弘文院,设知院、同知弘文院事、校理;掌校译经史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曾置,设学士,旋罢。宣德(1426—1435)中复置,改名弘文阁,随即并入文渊阁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原明朝翰林院而置,职掌依旧。


官署名。唐设此官,属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,教授生徒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弘文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明殿学士

    南朝陈文学侍从官名。《陈书·姚察传》: “补宣明殿学士,除散骑侍郎、左通直。”

  • 宦成

    做大官,居高位,原意为宦途成就。汉朝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官怠于宦成,病加于少愈。”

  • 散号将军

    官职种类。北魏置,隋、唐因之。指不带兵、没有实际职掌、仅代表品阶待遇的名号将军。北魏末战事频繁,授官较滥,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(533),规定担任官职低于自己应授品阶者,可加散号将军,享受该官的品阶待遇

  • 记注案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后,门下外省(后改门下后省)、中书外省(后改中书后省) 各置,掌录起居注事,隶门下者由起居郎领之,隶中书者由起居舍人领之。南宋因之。

  • 员外散骑常侍

    官名。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,无员数,后为定员官。三国魏末置,两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沿置。属散骑省(东省、集书省)。初多授公族、宗室,虽是闲职,仍为显官,南朝宋以后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、衰老之士,地

  • 社学

    学校名。朱元璋建国前各地守臣已有置者。洪武八年 (1370) 诏令于全国民间各坊厢均置。选年老生员为师,令十五岁以下幼童入学,教读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及小学、经史、历算等。并曾一度令读《大诰》及冠婚

  • 常平官

    宋朝常平仓提举官、管勾官、监官通称。

  • 宗圣士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右外兵郎

    官名。西晋分外兵郎置,为尚书省右外兵曹长官通称,亦称郎中,六品。属五兵尚书。东晋、南朝省并“外兵郎”。北魏复置,属七兵尚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定郎为从五品中,郎中五品上;二十三年皆称郎中,六

  • 缝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管缝制王及王后衣服的宦官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“缝人,奄二人,女御八人,女工八十人,奚三十人”,“掌王宫之缝线之事,以役女御,以缝王及后之衣服”,“掌凡内之缝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