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战国诸郡

战国诸郡

政区名。据杨宽《战国史》附录一《战国郡表》所载,魏国有:河西郡、上郡,均为魏文侯时置;河东郡,为抗秦而设;方舆郡、宋郡,原为宋地,齐破宋后属齐,魏取其地后设郡。赵国有:上党郡,魏分晋上党地置:雁门郡、云中郡,原为楼烦地。赵武灵王破楼烦、林胡后置;代郡,原为代国地,为赵襄子所灭,赵武灵王时置郡。韩国有:上党郡,韩分晋上党地置,三川郡,韩宣王时置;上蔡郡,韩厘王时置。楚国有:宛郡、汉中郡,均为楚悼王时置;新城郡,原为韩地,后为楚所得,怀王时置郡;江东郡,楚怀王灭越后置;黔中郡,楚威王时置;巫郡,楚怀王时已设郡。燕国有:上谷郡、渔阳郡、辽东郡、辽西郡、右北平郡,均为秦开破东胡后置。七国中唯齐国不设郡。秦国在统一六国后除京师地区的内史外,共分三十五郡,都是在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陆续设置的,有一些郡则是五国原设而秦沿置的。战国时秦国除三十五郡外还有陶郡,原为宋地,齐灭宋后属齐,后为秦所得,作为魏冉封邑,魏冉死后置为郡,后为魏所攻取,秦灭魏后未再设。参见“三十六郡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幕㧑

    官名。 南诏官, 小府主将。

  • 大乐副正

    官名。为大乐正的副职,见“大乐正”。

  • 司几筵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司几筵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属官,下设司几筵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司几筵”。

  • 后土

    官名。上古时代掌管土地事务的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 “土正曰后土。”杜预注: “土为群物主,故称后土。”古代田官名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:“土正曰后土。”又“共工氏有子曰句龙,为后土……后土为

  • 都官侍郎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尚书都官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隋初定置为刑部(都官)都官司长官,员二人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(583)升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都官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置都官郎

  • 司染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府寺司染署次官。隋朝沿置,四员,正九品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与司织丞合并为织染丞。

  • 羽林左监丞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属羽林中郎将,为羽林左监副职,员一人,秩三百石,助羽林左监领羽林左骑,掌宿卫侍从。官名,东汉置,属光禄勋,为左监之副,佐左监掌羽林左骑,主宿卫送从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》:“羽林左监

  • 祗应司提点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从五品,掌给宫中诸色工作。其下有令,从六品;丞,从七品;直长,正八品;收支库都监、同监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官名。金置,为祗应司的主官,见“祗应司”。

  • 温泉汤监

    即温汤监。

  • 小九卿

    官名。明清九卿之外部分寺卿之合称。明朝一般指太常寺卿、大仆寺卿、光禄寺卿、詹事、翰林学士、鸿胪寺卿、国子监祭酒,苑马寺卿、尚宝司卿。清朝一般指宗人府府丞、詹事、太常寺卿、太仆寺卿、光禄寺卿、鸿胪寺卿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