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拔贡

拔贡

选举名目。明朝泛指增拔贡生之制。清初定为五贡之一,每六年一次,乾隆七年(1742)改十二年一举。每次选府学二名,州、县学各一人,由各学政经考选保送入京,经朝考合格者,分别派充京官、知县或教职。


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。清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沿明选贡之制,令学臣补足廪生以选拔其优秀者。顺天府特贡六人,外省每府学贡二人,每县学各贡一人。雍正五年(公元1727年)定六年选拔一次,乾隆七年(公元1742年)改为十二年一次,於酉年举行,遂为定制。选拔之意,在送京廷试,入监肄业,雍正以前都是如此。乾隆初定拔贡朝考之制,列一、二等者特选引见录用,三等者札监肄业。二年(公元1737年)停拣选之例,廷试后一律送监,俟三年肄业期满,祭酒等核实,将优越者以知县、教职用,其余以教职轮班序选。嘉庆七年(公元1802年)令各省拔贡俱限于五月内到京,六月初旬朝考,考试在北闱试场进行。以御史监试,复试在保和殿进行,再派大臣阅卷,入一、二等者,礼部按省开单引见,或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学习,或以知县分发试用,或以教职用(不愿就教职者,可作佐贰官用)。其余准贡不授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元士

    官名。①受命于天子之士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子之元士视附庸。”郑玄注: “元,善也。善士谓命士也。”孔颖达疏: “按《周礼》注,‘天子上士三命,中士再命,下士一命’。故云‘善士谓命士’。则上、中、下之

  • 显阳苑丞

    官名。东汉桓帝延熹二年(159)初置。官名,桓帝初置,掌显阳苑。《后汉书·孝桓帝纪》:“秋七月,初造显阳苑,置丞。

  • 宴乐案

    官署名。宋朝大晟府所属机构。参见“大晟府”。

  • 文选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文选司员外郎。明清吏部文选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 (1396) 改选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 (1644) 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,以科甲出身者注授。满洲、蒙古

  • 户郎

    官名。秦置,西汉因之。为郎官之一,属户将,位郎中,秩比三百石,掌宿卫宫殿门户。东汉省车、户、骑三将,郎中并属左、右、五官三署,不复有户郎。官名,也称户郎中,分左右,隶属左右户将。汉置,掌守卫宫殿门户,

  • 丁字库

    官署名。明朝置,隶户部。设大使一人,正九品,副使二人,从九品,嘉靖(1522—1566)中革副使一人。掌收存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四川、江西、湖广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布政司以及应天府、南直隶各府州解到铜、铁

  • 内职

    ①宫廷中由妇女担任的职务。《礼记·昏义》:“天子听外治,后听内职。”后世以称女官。② 宫廷内的机要职务。如汉代的尚书。宋朝指枢密院正副长官、宣徽院长官、三司使副、学士等官,因诸职多由宫廷职务演变而来,

  • 树功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六班,与武毅将军同班,普通六年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九班。陈沿置,拟八品,比秩六百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

  • 离官啬夫

    官名。战国秦置。秦制,附设的官府机构称离官。长官称离官啬夫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金布律》:“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,养各一人。”

  • 左右骁骑率

    武官名。北周置,正职为上士。副职为倅长中士。参见“六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