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掌书

掌书

官名。① 战国齐置,掌书记之事,又称“尚书”。《吕氏春秋·骄恣》:齐宣王“遂召掌书曰:‘书之,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,春子止寡人。’”②唐朝太子内官,三人,从八品,掌符契、经籍、传宣、启奏、教学、禀赐与纸笔等事。③ 明清衍圣公府属官,一人。明朝以流官充任,清朝定秩正七品,掌府内文书。④太平天国官,专掌文书。起义之始即设,于东、西、南、北、翼王殿六部尚书之下,国宗、侯、相、检点、指挥之下,官阶随之变化,一般只低于主管官一级,最高则至职同总制。如国宗掌书职同总制,侯、相掌书职同监军。⑤明朝道官。为龙虎山正一真人的僚佐。


1、女官名。唐代设此官,为太子内官,从八品,掌符契、经籍、宣传、启奏、教学、禀赐、纸笔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太子内官》。

2、明、清衍圣公府设掌书一人,正七品,掌府内文书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衍圣公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田曹

    ①官署名,掌农政。(1) 西晋置,为尚书省六曹之一。参见“田曹尚书”。(2) 王府、公府、将军府僚属诸曹之一。西晋杨骏太傅府始置,其后相国府、丞相府等均置,以掾、属领之。西晋末改以参军主曹事。东晋、南

  • 文官甄用委员会

    保荐人员的审查机构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设于首都,设委员长一人,由国务卿兼任;副委员长一人,由大总统特派;委员八至十二人,由大总统于简任文职中派充。甄用方法分文书审查和询问审查两种。文

  • 御正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亦作“小御正下大夫”。天官府御正司次官,佐御正中大夫掌本司事务,正四命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中大夫,遂成为长官,宣帝大象元年(579)复置中大夫后,仍为

  • 官制用语。汉朝指参与某官政事,多用于平尚书之事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 “(冀)十日一入,平尚书事。”李贤注: “谓平议也。”官吏参与评议朝廷某项政事叫“平”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每朝会,与三公绝席。

  • 郑兵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初置,明元帝永兴元年(409)以晋兵将军、幽州刺史奚斤为之,巡行州郡,问民疾苦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改定官制后未见。见《魏书·太宗纪》、《奚斤传》。

  • 北都少尹

    官名。唐朝陪都太原副长官。玄宗开元十一年 (723) 改太原府司马置,二员,从四品下,掌贰府州之事,岁终则更次入计。

  • 铸工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北周冬官府司金中大夫所属有铸工中士,正二命;铸工下士,正一命。掌铸造器物。

  • 神略总管

    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神略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大理院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最高审判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大理寺设。掌最高审判,凡宗人府会审案件、国事重罪案件、各高审厅判决不服上控案件,各省审拟大辟案件,以及特旨交审案件,均以其为终审。置正卿一人,少卿

  • 典客令

    官名。西晋改客馆令置,为典客署长官,隶大鸿胪。南朝复改名客馆令。梁、陈称典客馆令。北齐复置,为鸿胪寺典客署长官。隋初置二员,正八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名典藩令。唐朝复旧,置一员,从七品下。宋朝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