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教坊司

教坊司

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后始置于禁中,隶太常寺,又名内教坊。武则天如意元年(692)更名云韶府,以中官为使。玄宗开元二年(714) 复置于蓬莱宫侧。有音声博士,第一、二曹博士。京都又置左、右教坊,掌俳优杂技,不隶太常寺,以中官为教坊使。宋朝置,仍隶太常寺,掌教习音乐,备大宴、曲宴应奉,游幸则引从。置使一人,副使二人,下设都色长、色长、都部头、部头、副部头等。辽朝设,隶宣徽院,定秩正五品,掌殿廷音乐。设提点、使、副使、判官、谐音郎等。金置教坊,设使、副使,职掌略同。元世祖中统二年(1261)置,改定秩从五品。至元十七年(1280)改提点教坊司,隶宣徽院。二十五年改隶礼部。成宗大德八年(1304)升正三品。仁宗延祐七年(1320)又改正四品。置达鲁花赤一人、大使三人,下领兴和署、祥和署、广乐库等。明沿元制,隶礼部。设奉銮一人,左、右韶舞各一人,左、右司乐各一人,秩仅九品、从九品。掌乐舞承应。除原有乐户外,常以罪囚家属发充其中。嘉靖(1522—1566)时,又置显陵供祀教坊司,设左、右司乐各一人。清初沿明制,升左、右韶舞,左、右司乐及协同官均正九品。雍正七年(1729)改名和声署,省奉銮等官。乾隆七年(1742)设乐部,和声署遂归入乐部。


官署名。明设此官署,掌乐舞承应。《明史·职官三·教坊司》:“教坊司,奉銮一人,正九品,左右韶舞各一人,左右司乐各一人,并从九品,掌乐舞承应。以乐户充之,隶礼部。嘉靖中,又设显陵供祀教坊司,设左右司乐各一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品武土官

    武职土官名。清制,贵州省置二人:贵阳府、思南府各一人。

  • 本官阶

    官员叙迁之阶。宋初官员系衔往往以散官、本官与差遣并列,散官沿袭唐制,是表示官员品阶的。但唐末高级散官往往为低级武官所得,故自五代以来,散官已无足轻重。本官指官员所担任的正官,但宋初某一机构的官员并不主

  • 市啬夫

    官名。掌管市(特定商业区)内商贾交易和征税事宜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 “武弟显有市籍,租常不入,县数负其课,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。”官名,汉置,掌商业交易和税收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武兄弟五人,皆为郡吏,

  • 河南府通判

    见“河南府”。

  • 嫔妇

    周朝后宫女官统称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妇功》:“掌妇式之法,以授嫔妇及内人女功之事赍”。九嫔和世妇的合称,二者都是宫中女官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妇功》:“典妇功掌妇式之法以授嫔妇。”参看“九嫔”、“世妇”条。

  • 太子右虞候率府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太子右虞候开府为率。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)为府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为太子右清道卫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为太子右虞候率府,玄宗开元(713—741)初改定

  • 染署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。有丞。隶少府卿。

  • 寨栅使

    使职名。唐僖宗广明(880—881)中,为堵截黄巢西进长安所置,主于潼关以外置寨事,以左军兵马使赵珂充任。

  • 青巾左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(后33)初置。官名,东汉建武九年初置,掌屯卫兵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三月辛亥,初置青巾左校尉官。”

  • 太仆寺

    官署名。北齐始置,中央行政机构九寺之一,为管理宫廷车马、全国畜牧业的事务机构。政令仰承尚书省殿中尚书所辖驾部曹。设卿、少卿、丞各一员,辖骅骝,左、右龙,左、右牝,驼牛,司羊,乘黄,车府诸署,领司讼、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