旌擢
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建立功勋,朝廷特予升迁官职、差遣,称为旌擢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建立功勋,朝廷特予升迁官职、差遣,称为旌擢。
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年劳补官法”,见该条。
吏名。金朝置,设于司、府等官署,掌呈覆纠正本案文书之事。地位较一般吏人优越。贞祐二年(1214),始给月俸。吏员名。即“孔目”,见该条。
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专司奏案,地位略高于中散。长期任职于某一曹署者,冠以机构名,如龙牧曹奏事中散、秘书奏事中散等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后期改官制时罢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崇德宫马群饲养蕃息之事。
官名。政府组织采取委员制的,其领袖委员称主席。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、省政府主席。
吏员名。清置,见“良酝署正、署丞”。
陆海军官佐等级名。见“初等官佐”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尉古真传》:“太宗初,(尉古真)为鸿飞将军,率众五千,镇大洛城。”
官名。战国秦置。低级军吏。《商君书·境内》:“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。”
官名。战国秦置。秦制,附设的官府机构称离官。长官称离官啬夫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金布律》:“都官有秩吏及离官啬夫,养各一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