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王府官

王府官

官类名。魏晋时,诸王若加将军开府,则置长史、司马及记室、掾属、祭酒、主簿、录事等官属。自南朝宋太宗以来,皇子皇弟虽非都督,亦置记室参军。自此以后,诸王既置国官,又别置府官。分为两个系统。据《隋书·百官志上》记载,梁皇弟皇子府官有师,长史,司马,从事中郎,咨议参军及掾属,中录事、中记室、中直兵等参军,功曹史,录事、记室、中兵等参军,文学,主簿,正参军、行参军、长兼行参军等员。陈制同梁。北朝王府官的设置与南朝大体相似。至隋唐,王国已从地方政制中消失,而亲王所属犹府官与国官并置。唐制亲王府官除依前代设置各种属官外,并辖有亲事府与帐内府两个护卫机关。至宋代,诸王始不设国官,唯置府官,其设官也较唐制为简,惟设傅、长史、司马、咨议参军、友、记室参军、王府教授、小学教授等员。辽王府官属于南面官系统,分设王傅府及亲王内史府两机构。王傅府置王傅;亲王内史府置内史、长史、参事,并辖诸王文学馆(设教授、伴读)。金亲王府官有傅、府尉、司马、文学、记室参军等员。元诸王府官有王傅、傅尉与司马。明王府分设长史司、护卫指挥使司、仪卫司三机构。长史司设左右长司,其属有典籍;辖审理所、典膳所、奉祠所、典宝所、纪善所、良医所、典仪所、工正所等机构及伴读、教授、引礼舍人,仓大使、库大使等员。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设官如京卫。仪卫司设仪卫正、仪卫副、典杖。清代王府官有长史、司礼长、散骑郎、护卫、典仪、参领、佐领、骁骑尉、管领、典膳、司库、司匠、牧长等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枢密行府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置,以知枢密院事为长官,掌督视江淮荆襄军马。其文书行移皆依枢密院体式施行,所有奏报文字直发入内内侍省投进。三十二年罢。官署名。南宋时,枢密院长官在行在外开府,主

  • 勋卫散骑舍人

    官名。明置,为侍卫武官。任此官者为公、侯、伯、都督、指挥的嫡次子。见《明史·兵志一·侍卫上直军之制》。武官名。明置,择公、侯、都督及指挥嫡长、次子为之,俸秩视八品,侍卫直宿外,或令署各卫所事及听差遣,

  • 学院院长

    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时期规定,独立学院设院长一人,综理院务。国立者由教育部聘任,省和直辖市设立者,由省市政府呈请教育部聘任。大学各学院各设院长一人,综理院务,由校长聘任。

  • 建章监

    官名。监建章宫。武帝时,卫青为建章监、侍中。官名,汉置,掌建章宫。《汉书·卫青传》:“上闻,乃召青为建章监,侍中。”

  • 东曹议令史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。东曹掌二千石官员的任命和调动及军吏事。东曹议令史掌对东曹事务的顾问应对和参谋议论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胡质传》:“(胡质)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。”

  • 驯象所冠军使

    官名。清沿明锦衣卫之制,于銮仪卫置驯象所,以掌印冠军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东西二司,分掌驯饲仪象及保管乐器之事。

  • 大阿哥

    太子的称谓。清代称皇帝诸子为阿哥,太子为大阿哥。

  • 官吏由地方内调中央任职称“入”。无论升迁与否,均有迁赏之意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朱邑传》:“以治行第一,入为大司农。”汉制,由地方官进为中央官或三辅官称为入。如《汉书·朱邑传》记朱邑为北海太守,以法行第一

  • 昧死

    秦汉臣民上书皇帝时所用的套语,以表示敬畏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臣等味死上尊号。”汉承秦制,群臣上书皆云昧死言。新莽改为稽首。东汉光武帝因而不改。

  • 郡兵曹

    郡分职诸曹之一。汉始置,掌兵丁征集与输送。《隶释》五《巴郡太守张纳碑》有兵曹及右兵曹史各一人。似其时兵曹还应有左兵曹史。《流沙坠简屯戍丛残》记敦煌郡有兵曹书佐,其地位在兵曹掾、史之下。汉魏以下诸郡均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