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白衣

白衣

①初指无官职的士人。两晋南北朝时,官员因失误削除官职,或以白衣守、领原职,遂成为一种对官员的处罚方式。《晋书·外戚传》: “其后司隶校尉刘毅劾之,应至重刑,武帝以旧恩,直免(羊诱)官而已。寻以(甘露亭)侯白衣领护军,顷之,复职。”② 西汉官府给役小吏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 “(夏侯常)即应曰: “闻之白衣,戒君勿言也。奏事不详,妄作触罪。”颜师古注: “白衣,给官府趋走贱人,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。”③北魏皇帝左右的随侍之臣,可受遣传达诏令。《魏书·甄琛传》: “世宗遣白衣吴仲安敕(广平王元)怀宽放(甄侃)。”


1、官府小吏。西汉时官府中供役使的小吏称白衣。《汉书·龚胜传》:“闻之白衣,戒君勿言也。”注:“师古曰:白衣,给官府趋走贱人,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。”

2、官名,北魏置,为皇帝左右的随侍大臣,可受命传达诏书、口谕。《魏书·甄琛传》:“世宗遣白衣吴仲安勅怀宽放(甄侃)。”

3、免职留用。两晋南北朝时,官吏因罪过免职留用,称“白衣”。《晋书·外戚传·羊琇》:“司隶校尉刘毅劾之,应至重刑,武帝以旧恩直免官而已,寻以侯白衣领护军,顷之復职。”白衣:无官职的士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肴藏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甸师下士二人,主管籍田及供给野物;兽人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掌理猎取野兽以供膳羞,渔人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捕取鱼类以供膳羞;腊人下士四人,掌制干肉。北周综合以上诸职,置肴藏中士

  • 乘黄署令丞

    官名。乘黄为良马之名。北齐太仆寺有乘黄署,置令及丞,掌诸辇辂。隋唐沿置。唐制乘黄署令一人掌皇帝车辂及驯驭之法。副职有丞一人,属官有府一人,史二人,典事八人,驾士一百四十人,羊车小史十四人,掌固十四人。

  • 郫邸阁督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蜀有此官,掌郫邸阁事务。郫,县名,在成都西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邓芝传》:“先主定益州,芝为郫邸阁督。先主出至郫,与语,大奇之,擢为郫令,迁广汉太守。”

  • 小守庙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守庙司次官,佐守庙中大夫掌宗庙的守卫和日常清扫,其下设小守庙上士、小守庙下士。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守庙司长官,称守庙下

  • 户科都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明清户科之主官。掌科事。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设一人,秩正八品。建文(1399—1402) 中改为正七品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沿设,满、汉各一人。康熙四年 (1665) 裁。

  • 左皇后

    废而复立之皇后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孝成许皇后》:“(淳于长)曰:我能东宫,复立许后为左皇后。”

  • 督催所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六部及理藩院、都察院、光禄寺等中央各部院卿寺衙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。掌理督催诸司、署、处所办事项或应题应奏之件,皆须依照例限或分别规定期限办结,按月奏销。由本部堂官酌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属

  • 官称。① 同 “帅”,军队主将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将率不能则兵弱”。②东宫武官。秦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卫率,东汉隶太子少傅,主门卫士。西晋武帝建东宫,初置太子中卫率,泰始五年(269)分为左右,各领一军,

  • 八番罗甸宣慰司

    见“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”。

  • 武猛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二班,普通六年(525)列为十武将军之一,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。陈改为拟六品,比秩千石。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