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盐法道

盐法道

官名。明清道员之一。明景泰七年(1456)设,由广西按察司之分巡道兼管所属盐课司。其后山西、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云南及延缓、固原等处,或由分巡道,兵备道兼管盐法,或由专设道员管理盐法。清朝沿设。凡不设盐运使司之处皆设之,秩正四品。计十三人: 兼盐运使衔者三,山西、福建、云南各一人; 不兼者六人,江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陕西各一人; 另甘肃二人由地方巡道兼,河南一人为粮盐道,四川一人为盐茶道。掌督察盐场生产与盐商行息而平其盐价,并管水陆挽运之事,依时奏报察核。


官名。明清皆置,简称盐道,详“盐道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丞

    官名。①东汉太官令佐贰官,掌供宫廷饮食。②即“尚书左丞”。③即“中书左丞”。④金、元行台尚书省、行中书省、行尚书省之职官。参见各条。⑤清末新设各部之职官。外务部承政厅及民政部、巡警部、度支部、学部、陆

  • 国防部总务处

    国防部内部机构。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,其部内有两个总务处,其一隶属于国防部长,设处长、副处长,少将或上校级;下设二科(分掌本部事务和财务的管理)及预算室。科长(或室主任)为上校或同等官,科室人员均为校、

  • 外都曹奏事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内廷派驻在外都曹监察政务的官员。《魏书· 吕洛拔传》“后(吕)文祖以旧语译注《皇诰》,辞义通辩,超授阳平大守。未拜,转为外都曹奏事中散。”

  • 行都

    在某地另建一国都,以备缓急之时皇帝及百官暂驻施政的都城称行都。南宋称临安(杭州)为行都,仍称北宋京都汴梁(开封)为国都。《宋史·黄裳传》:“不可不定行都。”宋代郑兴裔《郑忠肃奏议遗集下·与周侍郎必大书

  • 步军都虞候

    官名。即“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”。

  • 上等官佐

    陆海军官佐等级之一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 分为大将军、左将军、右将军三级。

  • 管理三旗纳银庄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机构之一。雍正元年(1723)设。掌镶黄、正黄、正白三旗庄地钱粮草束之征收。后改称“三旗庄头处”。

  • 复姓

    因过继,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,及后归宗,要求恢复本姓者,称为复姓。清制,凡官员复姓,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,旗员由本旗咨部,分别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和本佐领图记。在籍候补汉京官,由本籍总督巡抚咨部; 外官,

  • 内官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宦官衙门之一。通掌内史名籍,总督名职。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设令、丞、典籍等官司之。二十八年更定职秩,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,下设左、右少监,各一人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及典籍、长随

  • 档房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阁、军机处及六部、理藩院、大理寺等中央各部院卿寺衙门所属办事机构之一。一般称为清(满)档房、汉档房。有称南档房、北档房。亦有称档房者。多设两个档房,亦有设一个或三个者。掌理满、汉文档案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