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修国史

监修国史

官名。东晋康帝始以大臣领史局,渐为制度,《史通》卷一○《辨职》: “近古每有撰述,必以大臣居首。案《晋起居注》载康帝诏,盛称著述任重,理藉亲贤,遂以武陵王(晞)领秘书监”,“既而齐撰国史,和士开总知”。卷一一《史官建置》: “高齐及周,迄于隋氏,其史官以大臣统领者,谓之监修。国史自领,则近循魏代,远效江南,参杂其间,变通而已。”唐太宗贞观三年闰十二月(630)移史馆于禁中,以宰相监修国史,著作郎罢史职,成为故事,监修国史遂为官称。宋初首相加昭文馆大学士、监修国史衔,亦有不带昭文馆大学士者,次相加集贤殿大学士、监修国史衔,若置三相则分授昭文馆、集贤殿二大学士、监修国史; 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南宋高宗绍兴三年(1133)置国史院重修《神宗、哲宗实录》,以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,十年罢史馆官并归实录院,二十八年复置国史院,以宰臣监修; 孝宗隆兴二年(1164)以参知政事钱瑞礼权监修国史。辽朝国史院置为长官。金朝国史院置,掌监修国史事,先曾以谏官兼其职,章宗明昌二年(1191)诏谏官不得兼,恐于其奏章私溢己美。


官名。宋设此官,负责编修国史。《宋史·职官四·国史实录院》:“提举国史、监修国史……初,绍兴三年,诏置国史院,重修神宗、哲宗实录,以从官充修撰,续以左仆射吕颐浩提举国史,右仆射朱胜非监修国史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乣官

    官名。辽、金置,为统领边疆乣人的官员。元朝亦置,职掌同。官类名。辽金元时代对于统治乣人的官员,总称为乣官。

  • 总督漕运

    官名。明置,除负责漕运外,还兼提督军务,万历七年加兼管河道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

  • 混成协

    清末新军编制。不同于镇管辖下的步兵协,除有步兵二标外,还有马、炮、工程、辎重等兵种,不隶属于镇,相当于民国时期的独立旅。清末之所以有混成协的编制,是由于有些地区当时成镇的兵源不足,先编成混成协,待以后

  • 科考

    明清时对生员考试的方式之一。学道或学院每届乡试前巡回所属,以科考甄别学生,以选送优等的生员参加乡试。在明代又称决科。

  • 知内侍省事

    初为职衔名义。唐朝非内侍省长官内侍监而受命主持内侍省事者。《旧唐书·宦官·高力士传》:“先天(712—713)中,预诛萧、岑等功,超拜银青光禄大夫,行内侍同正员。开元(713—741)初,加右监门卫将

  • 列尉

    官名,为列尉大夫的简称,其职如郡太守。详“列尉大夫”条。

  • 贬秩

    即贬官、降职。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,户口风增,治为天下第一。征守京兆尹,秩二千百。坐发民治驰道不先以闻,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,劾乏军兴,连贬秩。”即降级,为官员惩罚方式之一。如《

  • 治书御史

    即“治书侍御史”。

  • 详正学士

    官名。唐高宗仪凤 (676—679) 中以弘文馆中多图籍而置,掌校理图书。

  • 县僧会司僧会

    僧官名。明清设置,秩未入流,其职为管理县内僧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