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经略使

经略使
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二年 (628) 始置于边州,掌管军务。后多由节度使兼领,有副使、判官。宋真宗咸平五年 (1002) 再置,渐成为陕西、河东、广南诸路长官,掌各地兵民之政,总制诸将,统帅军旅。西夏置有东、西经略司,亦置为长官。金末置。元朝沿置,职掌略同。明改“经略”。


官名。唐太宗贞观二年,在沿边重要地区设此官,为边防军事长官,后多由节度使兼任。宋代也于沿边地带设此官,而又兼安抚使,于是称经略安抚使。明朝在有重大军事任务时则置,平时则不置。清初沿置,后废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六》、《续通志·明官制上·经略使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·节度使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七·经略安抚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正员司马

    东宫武官名。南朝梁置,见“太子司马督”。

  • 台衮

    三公别称。古以三公比天之三台,衮即三公命服。《风俗通义·十反》: “(刘矩)三登台衮,号为名宰”。

  • 学艺

    宦官名。明朝内府钟鼓司置,掌内乐、传奇、过锦、打稻诸杂戏,以供娱乐,无定员。

  • 黄素勋簿

    北魏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,因其写于黄素之上,故名。详见“勋书”。

  • 官名。春秋时齐国等置。掌理山林禁令。《国语·齐语》: “山立三衡。”

  • 盐提举

    见“盐课提举司提举”。

  • 枚卜

    选官方式。以占卜而定。《尚书·夏书·大禹谟》: “禹曰:‘枚卜功臣,惟吉之从。’”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 “王与叶公枚卜子良,以为令尹。”为古选官之法。明末用以选任内阁大学士。崇祯(1628—1644

  • 列侯门大夫

    官名,掌列侯府门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列侯》:“列侯旧有行人、洗马、门大夫。”

  • 金奇尼哈番

    即“精奇尼哈番”。

  • 武举

    ①科目名。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置的科目。始见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(702),有长垛、马射、步射、平射、筒射,又有马枪、翘关、负重、身材等选。至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始成定制。悉视文科之例,分三场考试,第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