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虎贲

虎贲

官名。西周始置,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虎贲氏,为宫中卫戍部队将领,掌王之出入仪卫之事。春秋战国沿置。汉朝属中央禁卫军。原名期门,武帝置,平帝元始元年(后1)更名虎贲郎,由虎贲中郎将率领,职掌宿卫,禁卫皇宫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北朝皆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(495),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、虎贲,以充侍卫。次年,以代迁之士皆为羽林、虎贲。武人挽上格者为羽林,次格者为虎贲。除担任侍卫外,也常奉命出征,或赐与大臣充作仪仗,作为对大臣的特殊优遇。至唐始废。唐人为避讳,亦称武贲。


官名,周朝有虎贲氏,掌王出入仪卫。贲同奔,如虎之奔,言其猛速。《尚书·牧誓序》:“武王戎车三百辆,虎贲三百人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天子有虎贲,习武训也。”汉武帝时有虎贲校尉,为八校尉之一。汉平帝时有虎贲郎和虎贲中郎将,掌宿卫。东汉时虎贲郎又分中郎、侍郎、郎中、节从等,属虎贲中郎将,掌值班宿卫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·虎贲中郎将》,参看“虎贲中郎将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行俸

    参见“住俸”。

  • 刑部司务厅

    清代刑部内部机构。掌收受外省衙门文书,编号登记后分发各司办理;解到人犯,移付承审之司;掌巡察出入,并管理本部吏役。设满、汉司务各一人,经承二人。

  • 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

    武官名。清置,为步军统领衙门的主官。见“步军统领衙门”。

  • 右神策军上将军

    官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左神策军上将军下。

  • 护羌戎校尉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管西部少数民族事务。前期多以征西、安西将军领此职,统兵,镇凉州或敦煌,兼任当地军事长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从三品。北齐沿置,从三品。

  • 右治狱

    宋朝大理寺右治狱省称。官署名。宋代大理寺审判厅之一,掌审理京师百官刑狱,或皇帝指定审问的案件,以及追究官物。

  • 重人

    战国时期称不法权臣。《韩非子·孤愤》:“重人也者,无令而擅为,亏法而利私,耗国以便家,力能得其君,此所为重人也。”

  • 归明人

    官场用语。唐朝吐蕃等少数民族人来归,称归明。北宋时契丹人及流落辽国之汉人、南宋时女真人来归,或溪峒首领纳土归顺,皆称归明人。归明官年二十五以上,许注授官职,添差不厘务差遣。

  • 风得拨什库

    即“分得拨什库”。

  • 礼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清六科之一。明洪武六年(1373)置,设给事中二人。初隶承敕监,后隶通政司。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一人,左、右给事中各一人,给事中六人。永乐(1403—1424)中,六科自为一署。掌监订礼部仪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