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“封印卷首官”。科举考试试务官。宋景德四年(公元1007年)置,又称封印卷首官。掌理密封应举者试卷的姓名、乡贯。天禧三年(公元1019年) 后又兼用封弥官或封弥卷首官之名,治平四年(公元1067年)
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,参见“勋书”。
渤海国十卫之一,置大将军一人、将军一人。
蒙古语,意为“使臣”,异译“乙里只”、“额勒赤”等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太史中大夫保章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汉朝官吏制服,备大臣上朝时穿戴。皂,黑色。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(张)敞备皂衣二十余年。”颜师古注:“虽有四时服,至朝皆著皂衣。”亦用作官吏代称。
官名。清国史馆置,满汉各八人,以内阁中书派充,掌校勘之事。
明朝南京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给事中之简称。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于北京置六科给事中,而原在南京的六科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六科给事中。设户科给事中二人,以一人管理后湖黄册库,其余五
官署名。元朝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,设于各县,掌理道人词讼。凡遇道人与百姓发生词讼,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。
又作“僚友”。即同僚。参见“僚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