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行宣政院

行宣政院

官署名。元朝宣政院派出机构,掌佛教寺院、僧侣。世祖至元二十八年(1291)立于杭州,后罢。仁宗延祐五年(1318)又立于杭州,设官八员,文宗天历元年(1328)罢。顺帝元统二年(1334),复立于杭州,设院使、同知、副使各二员,同佥、院判各一员。后至元二年(1336),因西番不安,置行宣政院,率军前往镇抚。


官署名。元置,掌宗教事务及军民政事。《元史·百官八·行宣政院》:“元统二年正月,革罢广教总管府一十六处,置行宣政院于杭州。除院使二员、同知二员、副使二员、同佥、院判各一员。首领官:经历二员、都事、照磨各一员、令史八人、译史二人、宣使八人。至元二年五月,西番寇起,置行宣政院,以也先帖木儿为院使往讨之。至正二年,浙江行宣政院设崇教所,拟中书省理问官,秩四品,以理僧民之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福建道监察御史

    官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福建道主官。掌道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三至五人。后增至七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。秩正七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。乾隆十四年(1749)定制,设掌

  • 奏可

    省称“可”。谓皇帝允准上奏之事。

  • 典库仓督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属“司农寺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直秘

    直秘阁简称。

  • 永巷丞

    官名。西汉初属少府,为永巷令副贰。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 改永巷为掖廷。东汉少府属官于掖庭令、丞外另置永巷令、丞。丞员一人,以宦者任之,助令典官婢侍使。官名,汉置,为令的佐官,助令行施职事,有的有

  • 北屯司马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属卫尉。领员吏二人,卫士三十八人,警卫皇宫北门。官名。东汉置,属卫尉,宫掖门,每门司马一人,秩比千石。北屯司马掌北门,属吏二人,卫士三十八人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卫尉》。

  • 食官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始于太子家令寺置食宫署,有令及丞,又别领器局、酒局二丞。隋唐沿置,唐制令一人,从八品下;丞二人,从九品下;掌饮膳之事。下设掌膳十二人,奉觯三十人。

  • 右门尉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于右监门府置,六十员,正六品,与左门尉同掌宫城门禁守卫等。

  • 司火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统司火下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大内都总管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庆云山“置藩、汉守陵三千户,并隶大内都总管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