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詹事丞

詹事丞

官名。初为詹事副贰官,协掌宫内庶务,战国秦太后、王后、太子诸宫皆设。秦、西汉沿置,秩从六百石。太后宫所置景帝以后改名少府丞,冠以太后所居宫名,皇后宫所置成帝时省,太子宫所置东汉省。魏、晋以来,唯置于太子东宫,管理詹事府内事务,掌文书,亦称“太子詹事丞”。魏、晋、南朝宋七品,梁四班,陈八品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改七品,北齐从七品。北周不置。隋初复置,旋省。唐朝设少詹事为詹事副贰,丞降为处理詹事府日常公务的事务官,亦称“詹事府丞”,员二人,正六品上。凡敕令及尚书省、左右春坊符牒下东宫百司,及东宫百司上呈文表,皆由其转发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端尹丞,咸亨元年(607)复旧;武则天天授(690—692)改名宫尹丞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宋朝仅存空名,未尝除授。辽、元为詹事院事务官,明初沿置,由勋旧大臣兼领,洪武二十五年(1392)改院为府遂称府丞,员二人,正六品,协助詹事、少詹事管理府事,多与坊、局及翰林院职互兼常参与试士,修书等事。


官名,秦汉皆置,为詹事之副,佐詹事行职事。参看“詹事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龟

    金印龟纽的省称。此言金印的纽为龟形。这种金质龟形纽的印,为汉朝丞相、大将军、太子及列侯所佩带的印。唐朝为三品以上的官员所佩带,以防召令有诈。见《汉旧仪》、《文献通考·王礼·百官佩鱼》。

  • 持书

    官名,汉置,为持书侍御史的省称,掌评全国审判定案中的疑事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申屠刚、杜林为持书。”注:“持书即持书侍御史,秩六百石。”参看“持书侍御史”、“治书侍御史”条。

  • 龙厩署令丞

    官名。隋初太仆寺有龙厩署,置令及丞。炀帝时改龙厩署属殿内省尚乘局,并改名为典厩署,有左、右驳阜二厩。加置主乘、司库、司廪官。唐沿置,改属太仆寺。见“典厩署令丞”。

  • 东北路女直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掌东北路女直兵马。

  • 仓令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詹事,掌皇后仓,大者置令,小者置长,有丞。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,并属大长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詹事》。

  • 国务院印铸局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机构之一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七月十六日公布的《印铸局官制》规定,其职掌如下:一、印刷官文书用纸;二、制造勋章、徽章、印信、关防、图记等;三、刊行公报、职员录、法令全书

  • 三旗庄头处

    官署名。全称“管理三旗银两庄头处”。清朝内务府所属机构之一。又名“钱粮衙门”。雍正元年 (1723) 设,初名“管理三旗纳银庄”,后改称“三旗庄头处”。掌镶黄、正黄、正白三旗庄地钱粮草束之征收。所属庄

  • 差摄

    见“摄官”。宋代铨选差遣的方式之一。两广诸路州县、幕职官缺,选差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、举人等临时代理称为差摄。差摄者在任命以前均须经过考试,试以公案,按合格者名次高下差摄。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为正额摄官,

  • 奋武佐校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从八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八品无封赠,属八旗者从八品从文职封修职郎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统一为修武佐郎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为定制。武散官名。清置,秩从八品。

  • 札兰额真

    即“甲喇额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