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诸司正使

诸司正使

见“诸司使”。


宋初武臣本官阶、宋承唐五代之制,置诸司使,初时尚有职掌,后渐成阶官,除特殊情况外,均无实际职掌,仅作为武臣叙迁之阶。诸司使分为东西两班,各有二十使。东班诸使有皇城使、翰林使、尚食使、御厨使、军器库使、仪鸾使、弓箭库使、衣库使、东绫锦院使、西绫锦院使、东八作使、西八作司、牛羊使、香药库使、榷易使、毡毯使、鞍辔库使、酒坊使、法酒库使、翰林医官使; 西班诸使有宫苑使、左骐骥使、右骐骥使、内藏库使、左藏库使、东作坊使、西作坊使、庄宅使、六宅使、文思使、内院使、洛苑使、如京使、崇仪司、西京左藏库使、西京作坊使、东染院使、西染院使、礼宾使、供备库使。诸使并各有副使,为与副使相对应,因称使为正使。政和时易以阶官名, 正使改称武功、武德、武显、武节、武略、武经、武义、武翼诸大夫;副使改称武功、武德、武显、武节,武略、武经、武义、武翼诸郎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三护军府副护军

    官名。同“左一护军府副护军”。

  • 省长

    官名。民国五年改各省巡按使为省长,为一省之行政长官。国民政府在军政、训政期内,设省政府委员会,置主席一人,委员五至七人,处理省政。二十五年宣布的《中华民国宪法草案》中规定省政府设省长一人,任期三年,由

  • 翊二府

    官署名。唐朝左右卫所领内府五府之一,置中郎将总府事,左、右郎将副之,下领兵曹参军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及近卫卫士翊卫等属,掌宿卫,号称内仗,极受亲信。

  • 左右牝局都尉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左右牝署令丞”。

  • 威东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 置,与威西、威南、威北将军合称四威将军。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,地位相当于安东将军。

  • 官制用语。南北朝时期,一些中央官员兼任地方郡守、县令,但不理事,主要是为取得其禄秩,称带,也是皇帝的一种恩赐。《魏书·裴延俊传》:“时高祖以(裴)聿与中书侍郎崔亮并清贫,欲以千禄优之,乃以亮带野王县,

  • 新官令

    官名。战国楚曾(即随)等国置。曾侯乙墓出土竹简所载有“新官令”官职名。

  • 南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(396)置,尚书省南部曹长官。初员一人,后以南方州郡数量最多,权重政繁,故设员二人或二人以上。崔逞曾以此职录尚书三十六曹事。除管理南方州郡事务外,还统兵南进。多由本部属官迁任

  • 六曹参军

    官名合称。唐朝州府功、仓、户、兵、法、士等六曹参军事合称。宋朝为州府士、户、仪、兵、刑、工等六曹参军事合称。

  • 履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履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