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为明代教坊司主官。《明史·职官三·教坊司》:“教坊司,奉銮一人,正九品;左右韶舞各一人、左右司乐各一人,并从九品;掌乐舞承应。”官名。明代教坊司的主官。见“教坊司”。
官名。金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,閤正,从七品;閤丞,正八品。
官署名。即太常寺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太常寺。参见“太常寺”。官署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(22年),改太常寺为奉常寺,以奉常寺正卿与奉常寺大夫为正副长官。咸亨元年(公
官名。太子左、右内率属官。隋朝置八员,正七品,掌执千牛刀宿卫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为司仗左右。唐朝复名千牛备身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改名奉裕; 开元 (713—741) 中,与太子备身左右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统领保州路兵马。
即“推直官”。
女官名。宋太宗时,于内省(后改尚书内省)置,以尚宫、大监充任。
元朝吏职。掌监视省事,设二员,有中书令则置。
武散官名。隋炀帝时置,秩正七品。
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,设经承以管理之。仅在大兴、宛平二县设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