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转运使

转运使

官名。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) 以裴耀卿为江南淮南转运使,掌东南水陆运输。后又置诸道转运使,掌全国粮谷调拨。安史之乱后又于各地置巡院。因其转运力资多来自盐铁收入,故常兼盐铁使,合称盐铁转运使,常由宰相兼任,为唐后期中央最高财政长官。宋初设随军转运使、水陆计度转运使,供办军需。太宗以后分设于各路,演变为地方高级长官,经度一路财赋,监察各州官吏,奏报官吏违法、民生疾苦。选朝官以上充任,若两省五品以上官充任则称都转运使。辽朝山西路都转运使司及诸州转运使司,均设为长官,属南面财赋官。金朝亦设,正三品,掌税赋钱谷、仓库出纳、权衡度量之制。参见“转运司”。


官名。唐置,掌粮食财货的转运,有都转运使和转运使,职务大体相同。见《新唐书·食货志三》。宋朝有都转运使、转运使,掌经度一路或数路财赋,并有督察、刺举地方官吏的权力;后兼理边防、治安、钱粮,成为州府以上的一级行政长官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七·都转运使》。辽代在山西、奉圣州、蔚州、应州等地置转运使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四·转运司》。金代也置转运使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·都转运司》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陕蜀行省

    见“陕西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昂邦章京

    满语官名。武职。汉译为“总兵”。

  • 封赠父母

   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历代多行其制,如《明史》卷一七六记慈寿皇太后上尊号。诏告天下。李贤因彭时的建议,奏行推恩之制,朝臣父母年七十予诰敕,百姓年八十给冠带。

  • 大于越

    官名,辽朝置,属北面官,犹汉官之三公。大于越无具体职掌,班在百僚之上,非有大功德者不授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,参看“三公”条。官名。辽代设置,亦称于越,为北面官,无职掌,班在百僚之上,犹如南面官中的三

  • 鼈人

    官名。 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 一说为周朝置。 掌捕捉鱼鼈。见《周礼·天官》:“鼈人, 下士四人, 府二人, 史二人, 徒十有六人”, “掌取互物, 以时簎鱼鼈龟蜃凡狸物。 春献鼈蜃, 秋献龟鱼。 祭祀,

  • 广州国民政府

  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设于广州的革命政府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,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,有改组大元帅大本营重新建立新的政权组织的必要。因此,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《

  • 将作监

    ①官名。北魏将作大匠属官。《魏书·屈垣传》:“迁将作监,统京师诸署。”②官署名。隋文帝开皇二十年(600) 由将作寺改名,设将作大监(大匠、大令) 、将作少监(副监、少匠、少令)为长贰,丞为佐贰官,领

  • 内帘官

    见“帘官”。

  • 典事

    官名。三国魏尚书诸曹置为属吏,掌庶务,七品; 殿中监亦置,九品。晋朝黄沙御史置,七品。南朝宋、南齐有外监典事。《宋书·恩幸·阮细夫传》:“佃夫以告外监典事东阳朱幼”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下》:“有司奏遣外

  • 君侧

    原指君主的旁侧,借指近侍之臣。《公羊传·定公十三年》: “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?君侧之恶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