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郡中正

郡中正

官名,三国魏置,掌考察州郡人才品德,分为九等,作为选官的依据。其后,两晋南北朝沿置。隋朝讳“中”字,改称“郡正”,唐废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、《通典·职官十四·总论州佐》。


官名或吏名。三国魏初司空陈群创设,其职任是品第人物,以作政府用人的根据。中正须选本地人充任,由各郡长官推荐,中央任命,往往由中央官员兼任本郡中正。晋代称郡中正为小中正,由州的大中正推举,经司徒复核,然后提交尚书省选用。北魏亦有中央任命的郡中正,由司徒荐举,尚书诏除,多冠“”为称,如《魏书·辛雄传》记辛纂以左光禄大夫(正三品)领河南邑中正; 亦偶有加“”为称的,如《魏书·儒林·张伟传》记伟为太原人,世祖时为中书侍郎、本国大中正。北魏除中央任命的郡中正之外,另有太守辟任的郡中正,为郡属吏,职主郡吏选除,其地位与功曹约略相当,其员额有的不止一人,且如功曹、主簿,有“光迎”的名目。北齐、北周之制同北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师尉

    指师尉郡,或师尉大夫、或师尉大夫府。详“师尉大夫”条。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 每师帅二十人, 官阶为职同两司马,掌护卫师帅。

  • 堂食公使酒库

    官署名。金朝属尚书省。掌受给岁赐钱。设库使、副使各一员领库事,秩从八品、正九品。金尚书省所属机构。设使一人,从八品,掌受给岁赐钱,总领库事;副使一人,正九品,佐助公使理事。

  • 群牧都监

    官名。北宋群牧司属官,以诸司使以上武臣充任。参见“群牧司”。

  • 典东舆长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东王府,正副各一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直学

    宋朝学校职事名。北宋太学设四员,南宋二员,掌太学生学籍及进出门登记簿,兼治斋仆不尽职者。徽宗时曾置命官直学,与职事直学并存,不久省罢。州、县学亦设,各一至二员,差进士或州学生充任,掌本学钱粮。宗学、武

  • 都曹尚书

    官名。北魏前期置。尚书省都曹长官,协助尚书令、仆射综理各曹事务,位居诸尚书之首。为之者多兼侍中,常迁为尚书令、仆射或三公。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时废。

  • 夷司王臣

    西周时期少数民族在王室供职者。《大盂鼎铭》: “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。”

  • 大夫君

    佐吏对长官的尊称。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(孙宝)以明经为郡吏,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……宝曰:“高士不为主簿,而大夫君以宝为可,一府莫言非,士安得独自高?”

  • 西六师

    西周时驻屯京师的宿卫军,共六师。西周金文作“西六自”或“六自”,见《禹鼎》、《蠡尊》等。因西周的镐京在西土,故称西六师。

  • 内外城预审厅

    官署名。清末京师司法机关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改内外城工巡局发审处设,直属巡警部。三十二年,改隶民政部。掌京师民事、刑事诉讼事宜,重大案件咨刑部处理。辖看守所、待质所。置五品正审官,总理厅务。三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