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金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,员额二人,秩正六品,掌太后印玺。
官制用语。即官吏的任职资历。唐制,文武职事官、文武散官、卫官、勋官皆视为官资。如见任职事官、前资官、常选官属上资,文武散官、卫官、勋官五品以上属次资,五品以上子孙,上柱国、柱国子及六品以下勋官属下资,
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铸印与制金银器饰。
官名。清末外务部考工司长官,光绪二十七年 (1901) 设。掌司事。正五品,奏补。
旧以大拜称宰相。明清大学士如同旧之宰相,故亦以大拜别称之。
县门下吏名。汉置,见《堂邑令费凤碑》,《中部碑》等。职主侍卫,与门下游徽之职相近。县令出行,门下贼曹亦为前导,序次在门下游徼之前,可见此职地位在门下游馓之下。
官名。清末责任内阁属官。宣统三年(1911)四月设责任内阁,始置。一人。简任。佐厅长管理本厅事务,厅长有事故时代理其职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。建中元年(公元780年)诏举,郑黄中等三人及第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泾州丝局”。
见“额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