郡通事
(1)郡门下吏员名。晋置,《彭祈碑阴》有门下通事,大概是郡府门下掌传达通报的属吏。(2)郡佐官名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北魏太和十七年(公元493年)第一次所颁《职品令》,代郡的佐官有通事,秩正七品上。北魏前期石刻《中岳嵩山灵庙碑》亦有□(河?)南郡通事、□□通事各一人,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一二。是外郡亦置通事。大概是因北魏郡守多为鲜卑人,不解汉语,故置通事以为译员。
(1)郡门下吏员名。晋置,《彭祈碑阴》有门下通事,大概是郡府门下掌传达通报的属吏。(2)郡佐官名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载,北魏太和十七年(公元493年)第一次所颁《职品令》,代郡的佐官有通事,秩正七品上。北魏前期石刻《中岳嵩山灵庙碑》亦有□(河?)南郡通事、□□通事各一人,见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一二。是外郡亦置通事。大概是因北魏郡守多为鲜卑人,不解汉语,故置通事以为译员。
官署名。民国置,直属国民政府,掌管全国军队及其所辖学校的教育,以及国民的军事教育等。其长官为训练总监(一人),副总监 (二人)。其所属有总务厅、步兵、骑兵、炮兵、工兵、辎重兵五监,及国民军事教育,军
汉时西域东、西且弥国的国君皆称且弥侯。西且弥侯属下有左右将、左右骑君各一人。东且弥侯属下有左右都尉各一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
主公,对主上的尊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……将军宜启主公。”
官署名。即“稽勋清吏司”。
匈奴官名,汉朝时匈奴有此官,位在诸王和左右大将之下,在左右大当户、左右骨都侯上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置左右贤王、左右谷蠡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、左右大当户、左右骨都侯。”各有分地,其民逐水草而迁移。
医官寄禄阶。宋置,和政二年(公元1112年)改称保和郎。
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所设专门委员会之一。见“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”。
官名。尚书省虞曹长官通称。亦称虞曹郎中,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三国魏始置,六品。西晋沿置,东晋康帝、穆帝后省。南朝梁、陈复置,梁郎中五班,侍郎六班; 陈皆四品、六百石。北魏置,初隶虞曹尚书,孝文帝改制后
“金紫光禄大夫”的省称。
清代知县幕宾名。掌理书札文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