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里长

里长

官名。战国置,为一里之长,掌里之政令。北魏亦置,为地方基层行政官吏。孝文帝太和十年(486)初立党、里、邻三长,定民户籍,五家立一邻长,五邻立一里长,五里立一党长。负责核实户籍,征发徭役。里长最初可复二夫兵役,后免一夫役调。北齐改以五十家为闾里,设长一人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定制: 百家为里,设里长一人。唐不置。明朝规定每县民户相邻一百十户为一里,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,里分十甲曰里甲。里长、甲长轮充,十年一轮。里长负责一里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,依上、中、下户分为三等编第均之,故里长亦为当时徭役一种。清朝大体沿袭明制。


乡官名。里的长官称里长,即里正。《墨子·尚同上》:“是故,里长者,里之仁人也,里长发政里之百姓。”明设里长,《大明律·附例四》:“凡各处人民,每一百户内议设里长一名、甲首一十名,轮年应役,催办钱粮,勾摄公事。”参看“里正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拟注

    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。即“拟差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忠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左六司忠部属官,位卿之下。

  • 朵思麻宣慰司

    即“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”。

  • 军假候

    武官名。汉置,为军候的副职。参见“军候”。

  • 贤仪

    官名。唐朝内官,玄宗开元 (713—741) 中置为六仪之一,一人,正二品,与淑仪、德仪、顺仪、婉仪、芳仪同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属以赞后礼。女官名。唐置,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内官》:“淑仪、德仪、贤仪、顺

  • 官师

    ① 负责某一职司官吏之长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 “宋崇门之巷人服表,而毁其瘠,上以为慈爱于亲,举以为官师。”② 中士、下士等低级官吏的统称《礼记·祭法》: “适士二庙,官师一庙。”郑玄注: “适士,

  • 武义都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正三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正三品封昭勇将军,乾隆二十年(1755) 改武义大夫; 属八旗者正三品封通议大夫。三十二年,统一为武义大夫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成定制。官名。清代官制

  • 郡军府督护

    官名。晋始置,为郡军府领兵之职。《晋书·李矩传》记矩为平阳人,有功,封东明亭侯。“还为本郡督护,太守宋胄欲以所亲吴畿代之;矩谢病去。”《梁书·林邑国传》:亦记晋“安帝隆安三年(公元399年)……须达复

  • 守阙听候使唤

    宋朝无品武阶官名。南宋置,为效用十资第五资,月给钱四千五百,米一石二斗,春冬衣绢三匹半。

  • 南河河道总督

    见“江南河道总督”。